□本报记者 刘军旗
世界之巅,雪域高原,高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向西,卫水之滨,50台(套)高端装备整装待发,即将运抵3000公里之外,为更多中国人开启诗和远方的旅行铺路奠基。
这里是中国中铁工程设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隧道公司),18年来扎根卫滨区,助推着、见证着这座老城区不断焕发生机。
先进制造业乃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发展的本钱。中铁隧道公司作为国字号的高端制造业领军者,卫滨区委、区政府始终视为至宝。
杨爱军老家在甘肃,6年前担任中铁隧道公司副总经理,在新乡安了家。“集团公司的期待,地方政府的厚爱,我们不敢懈怠。”杨爱军坦言。
现在,50台(套)悬臂掘进机、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已经客户验收,很快交付投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城市地铁开挖,总少不了中铁隧道公司的贡献。今年,它的合同销售额预计达到15亿元,5年后要新增30亿元,相当于再造两个企业,但在仅有百余亩面积大的地方,产能“吃不饱”,更大的抱负难以施展。
梦想即将绽放。也就5分钟车程,杨爱军就到了新乡市高端装备专业园区,欣喜着一天天的变化。卫滨区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党组书记张阳介绍,这个园区占地是中铁隧道公司的2倍,A区、C区厂房已建成,中铁隧道新乡机械制造分公司正在安装设备,厂区10条道路水稳铺设完毕,工人都在加班加点赶工期,力争本月底建成投用。
很快,“中铁隧道”“中铁装备”等“拳头”企业,将在卫滨区迎来新的天地。同时,吸引和带动盾构机上下链条企业集聚,形成以盾构机和硬岩顶管机、智能装备等生产制造、配套设备与维修养护为主线的产业链集群。到那时候,预计利税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6年前,兰考人石冰雨在南方打拼多年后,来到了卫滨区再创业,起先只是租了一个小门面,技术很先进,就是缺资金。面对“机器人产业是方向,区上再难,也要支持你100万元做大做强”的信任与鼓励,那一刻,石冰雨心头热乎乎的,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能贡献1000万元、1亿元……”
入驻卫滨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孵化园以来,“河南勤工机器人”与哈工大、河南工学院、郑州轻工学院、中电科22所、川崎、中铁隧道等“联姻”,联合研发成套智能装备、激光应用装备,已申报各种专利60余项,其中4项技术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就在“河南勤工机器人”隔壁,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塔吊林立,建设加速。“卫滨区主要领导鼓励我们以商招商,我们正在动员南方的机器人企业过来,大家抱团发展、集群发展,把链条拉长做强。”石冰雨信心满满。
截至目前,全区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54个,累计完成投资60.6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0.21%,新签约铜合金带箔材生产项目、锦豫文化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27个。
卫滨区委书记李海潮表示,全区上下正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加压奋进、迎难而上,力争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