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脱贫目标完成后的过渡期,不是卸下重担的“减压期”,更不是无所作为的“空窗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今日起,本报开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题报道,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推出一批重点报道,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团结拼搏的昂扬斗志,全力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敬请关注。
本报讯 (记者 陈荣霞)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把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安排、一体推进,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强化工作举措,积极应对洪涝灾情和疫情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提升教育帮扶成效。持续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贫困家庭身体健康的学龄儿童无因贫辍学。聚焦“稳定住、巩固好、不反复”,健全摸排自查、台账管理、比对核查等机制,压紧压实责任,确保不漏一校、不漏一人。截至目前,全市资助贫困学生17.2万人次,完成资助金额9566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贷款1.8万人,金额1.4亿元。
提升住房安全保障。健全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开展房屋安全县、乡、村三级动态监测,及时进行房屋安全等级鉴定,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改造范围。今年中央及省下达全市改造任务196户,实际完成209户,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提升健康帮扶效果。继续实施大病专项救治政策,截至10月底,全市4143名罹患30种大病的困难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救治率达100%。持续做好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10月底,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签约脱贫户、监测对象5.86万户37.6万人。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惠民政策,全市240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截至10月底,累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4.04万人次,免收住院患者押金1.76亿元。
提升饮水安全质量。在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开展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的阶段要求,对饮水设施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受损饮水设施180处,已全部修复到位。加强对灾后水源卫生防护、灾区饮用水的处理和消毒、灾后饮水工程的修复、应急供水等工作的紧急安排部署,对脱贫户、监测对象饮水安全实施动态监控,发现问题随时整改,及时开展工程修复工作,对受灾的1042户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到位。
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11.78万人,发放低保金2.67亿元。农村特困供养1.55万人,发放供养金8288万元。对3.86万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2550万元,对6.19万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087万元。对533名孤儿发放养育费656万元,对125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费999万元。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问题整改落实作为提升整体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弱项,补短板,持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排查,精准施策,限定期限,逐个夯实,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促进了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