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荣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乡县朝阳社区及带头人陈来胜的故事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其中,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朝阳社区)榜上有名。近年来,东大阳堤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三治”融合,探索出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法,带领村民过上了宜居富裕的幸福生活。

11月的早晨已有了阵阵寒意,东大阳堤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一如既往早早就开始办理业务。今天是村支部委员陈世鹏、村委委员郑纪方值班,另外还有两名供暖站的工作人员。陈世鹏一边准备手头的工作,一边介绍说:“这几天村里正在协助供暖站收取今年的供暖费,为了让村民既不耽误交费又能准时上班,我们把服务时间提前了一个小时。”郑纪方则协助供暖站的人员检查机器电路,核对已经交费的户数、位置、面积等信息。郑纪方说:“每年供暖季,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如果供暖有问题,村民找不到人处理是绝对不行的。”正说着,他的手机响了,原来村民郑文东在外地出差,怕在规定交费期间赶不回来交不上费影响供暖。郑纪方立即通过微信给他发送了收款二维码,又把他的交费截图发给供暖站的耿师傅,确认后小心地把收据放在一个文件夹里。郑纪方说:“这个文件夹里都是我们代交或者代收的供暖费收据。有的家里没人,我们就帮忙暂时代管,既方便了村民又便于供暖站工作。”

这样的事情在东大阳堤村并不少见。便民服务中心每天都有两名值班人员,负责办理电车充电卡、养老保险年审、失物招领、招工信息咨询、金融助农服务等事宜。老人领取养老补贴,不会用机器,村干部便代劳取钱,并一再嘱咐数清楚拿好钱;孩子玩耍找不到了,值班干部便一遍遍广播找人;发福利时,个别家里没人领,党员义工便挨个电话通知;送快递时,家里没人收,巡逻队员便代收后趁家里有人给送去。东家要个灯泡、西家换个水管、孩子上户口开证明、新农合费用怎么交……生活中常见的琐碎小事,群众都愿意来便民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解决。群众需求无小事,只要群众找上门,村集体就一定会想办法帮助解决。一名村干部说:“只要群众有需要,服务就必须跟得上。”

正是由于将严令如山的管理制度转化为温暖如春的为民服务,东大阳堤村靠着村“两委”干部的辛苦付出,靠着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在乡村治理工作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第一,建强了基层党组织。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党组织在群众中“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发挥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二,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需要多元参与、多方联动,需要唱大“合唱”。村“两委”干部就是大“合唱”中的“领唱”角色,村党支部要求“两委”干部做到“会说能干有思路,吃亏担当无私心,公正为民办实事”。东大阳堤村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实现有效治理,使党建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压舱石”。第三,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集体整合坑地、荒地,盘活废旧、闲置厂房资源,招租、引进企业13家,和辖区企业达成“共享”,优先招用村内劳动力,促进村民就近就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步伐。第四,提高了农民素质。2018年年底,启动了“太行生态画”文化产业项目,创新发展乡村文化,逐步在全村形成创作、生产、销售、培训文化产业链,进而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每月都有主题活动,6支文化社团队伍多次代表全村参加市县级群众性文艺活动,获得多项奖励。2021年,村广场舞队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农民广场舞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风貌。第五,提升了治理成效。东大阳堤村成立了“五会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健全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综合调解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确保了乡村社会的和谐有序。发挥“网格+网络”智能化管理平台作用,鼓励群众“关心村事”“多管民事”,有效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高质量的自治、法治、德治,使乡村治理有力、有序、有魂;推进“三治”融合,提升治理成效,使群众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主力军”。

目前,东大阳堤村正在谋划“红色一条街”和康养产业项目。村“两委”干部担当实干,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引导作用,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再谱新篇。

(秦智霞 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