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超
红旗区东街街道大东街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有居民4000余户,1万余人,17个庭院中有14个属于无物业老旧庭院。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老旧庭院治理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11月16日上午11时,在市人民路公园北街10号楼临街门店加工煎饼果子的李大姐正在准备食材。门店所在居民楼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原本坑洼的地面新铺设了柏油路面。“环境变美了,这是大好事。”李大姐对身边老旧小区发生的变化夸赞起来。
李大姐家住煎饼果子门店路对面的环城东街8号院,也属于无物业老旧小区。过去小区环境脏乱差,许多居民都搬出去了,现在剩余的多数是城里十字周边的老住户或外来租房户。
但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李大姐所住的8号院也在悄然焕发青春。外墙斑驳的楼体被粉饰一新,夜晚黑漆漆的楼道装上了声控灯,“一户一表”的水表改造,让过去居民之间因为自来水跑冒滴漏打“嘴官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老旧小区改造是个造福万民的好事,但这好事在基层具体执行中却困难重重,原因就是众口难调。”红旗区东街街道大东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兼社区主任陆燕告诉记者,起先,社区干部在化解居民的各类诉求中,往往是头晕眼花、哭笑不得,工作效率很低。但在工作中,他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党员居民为引领带动无物业小区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
大东街社区在上级的指导下,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将党支部建在小区里。为推进小区居民自治,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大东街社区党总支部“线上”“线下”寻找驻区党员、在职党员,共指导成立小区党支部8个。
在文明创建小区自治进程中,大东街社区党总支部召集小区党支部开会21次,在辖区17个庭院召开居民大会28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出了群众信赖的议事会12个。
平原路231号院是无物业老旧庭院,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共有65户居民。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由文明单位、办事处及社区人员轮班值守。自从成立小区党支部和议事会后,小区居民也纷纷轮班值守,共同守护自己的家园。小区在党支部书记梁强和议事会会长申道富的带领下,为群众办了三件大事:改造小区大门,加装电子锁;机动车挪出庭院,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位置;改造水表,实现“一户一表”。
议事会对每笔支出都在小区内进行公示,让每户居民都了解自己的钱花到哪去了,做到了财务公开透明,居民矛盾逐步化解,提升了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凡是文明创建小区自治效果好、充满活力的庭院,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区支部和议事会有核心带头人,形成了支部书记和议事会长“双强模式”。他们模范带头作用明显,在榜样力量带动下,群众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实现了老旧庭院“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地儿说事,有安保、有保洁”的“四有两保”标准。在社区内形成了“我爱我家,我为我家,我建我家”的良好风尚,破解了无物业庭院治理难题,开创了社区文明创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