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委党校调研组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既是重要内容又是基础和支撑。这就要求各地结合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优势,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模式。新乡县张青村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探索出集体企业与非公企业并举、中小微各类型企业并举、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并举的发展路径,做到“让一个点长成一条链,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艳”,实现了“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张青村位于新乡县经济开发区,毗邻小冀镇,全村共320户,1520余人。张青村自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不断探索产业发展的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集体企业与非公企业并举、中小微各类型企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并举、传统企业和现代企业并举的“混合型”经济发展格局。2020年,张青村经济总量8亿元左右,上缴国家税收3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水平。
张青村发展“混合型”经济的模式,引起了省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新乡市委党校组织力量,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调研,认为张青村“混合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振兴的独特方式,具有活力足、后劲大、可持续的特点,发展前景光明。
一、张青村“混合型”经济的特征
(一)集体企业与非公企业并举
张青村现有集体企业2家,分别是华青药业和华青卫材。2020年两家公司的总产值达到2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近2000万元。同时,张青村还拥有各种非公企业20余家,主要涉及机械制造、塑料制品、纸箱包装、化工等多个行业。张青村集体企业和非公企业并举的发展态势,形成了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二)中小微企业并举
张青村现有中型企业10余家,主要从事制造业,包括制药厂、卫生材料厂、编织袋厂、塑料厂、纸箱厂、软管厂、印刷厂、弯管厂等,拥有各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50家。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货物运输、教育培训、批发零售、餐饮娱乐、五金销售、农副食品批发零售等工商业。张青村中小微企业并举的发展态势,极大激发出全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每年还会涌现出一批新办企业。
(三)一二三产业并举
多年来,张青村一二三产业同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目前呈现“二三一”的结构。其中,第一产业占比在5%左右,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5%,第三产业占比为40%。第一产业主要聚焦在发展高效农业,如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第二产业主要是医药生产、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如外用制剂生产、内外包装品等。第三产业主要有大型批发零售、餐饮、电商等。
(四)全民创业与充分就业并举
目前,张青村已经基本实现了全民创业,全村320户村民,80%以上都有自己的企业或商铺。该村群众形象地说:“俺村现在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同时,张青村实现了充分就业,全村青壮年劳动力100%就业,除企业经营者外,其余全在本村就近就业。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张青村提供保障性就业,如保洁员、门卫等。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对其进行政策性兜底,村委会还提供生活保障。此外,张青村还带动了周边300多人就业。
(五)传统企业与现代企业并举
张青村现有企业中,多数是传统型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一些企业从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如华青药业和恒久远药业公司。其中恒久远药业的转型最具特色。恒久远药业前身是一家本地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华青药业对其进行收购改名为恒久远药业,这种行为当时被称为“蛇吞象”。该企业经过强化管理、科技创新等有效手段,企业逐步走向规范。2017年,恒久远药业引起了国内医药龙头企业乐普医疗集团的关注。该医疗集团对恒久远药业进行了重组上市。从此,张青村有了一家上市公司,这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华青药业和恒久远药业的发展过程,为各类传统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张青村发展“混合型”经济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优势,培育发展各类企业
利用区位优势,激发村民创业。张青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与小冀镇紧邻,又离新乡市和郑州市很近。张青村充分发挥这一区位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通过发展运输业和种养殖业,为周边城市提供服务,形成了“家家有活干、人人有收入”的局面。其中,运输业规模最大,当时张青村就已拥有大型运输汽车20余辆,四轮运输车50多辆;张青村种植的平菇也一度成为新乡市场的抢手货。到上世纪90年代,张青村又根据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工业企业和商业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借势国有企业,培育集体企业。张青村区域内曾有2家国有企业,即化肥厂、制药厂。张青村充利用这一优势,确定了“围绕两厂办企业”的发展思路,并争取到2家国有企业的支持,先后创办了卫生材料厂和编织袋厂2家村集体企业。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围绕2家国有企业进行配套生产,例如编织袋厂的产品主要是服务于化肥厂的产品包装。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张青村集体企业逐步做大做优。
(二)党建引领,推动各类企业健康发展
干部吃亏奉献。干部不怕吃亏、甘于奉献,是张青村产业得以兴旺发展的最突出经验。1989年,时任张青村党支部书记张泽桥为改变集体经济亏空、没钱为群众服务的困境,决定创办集体企业。当时集体没有资金,张泽桥带头拿出8万元,动员村里几位“能人”出资7万元,并借贷款15万元,凑集了30万元。张泽桥以“赚了钱归集体所有,赔了钱由个人承担”的奉献精神,终于建成了2家村办集体企业。张泽桥和村里几位“能人”的这种甘于奉献、敢闯敢干的精神在村里产生较大影响,成为了全村群众办好企业的强大动力。
支持各类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发展,是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张青村各类企业发展起来后,为支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他们成立了“张青村民营经济协会”,协会成员由村里20多个经营较好企业负责人组成。村党支部做后盾,支持协会帮助企业克服各种难题,如联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组织企业负责人外出学习,开阔发展思路;定期组织各类企业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增强经营管理能力;为企业解决土地问题,支持企业快速发展;村里出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如道路硬化绿化、水电配套、路灯改造升级等。优良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几十年来,张青村各类企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青村各类企业先后不同程度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其中华青药业最为突出。一是通过体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早在2002年,张青村对华青药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极大调动了经营者、企业职工以及张青村民的积极性,企业从此走上了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之路。二是通过技术创新培育企业发展后劲。近年来,华青药业投入巨资,对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华青药业拥有技术专利34项,其设备的科技含量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快速推动企业产品占领全国市场,华青药业生产的4款产品,即红霉素软膏、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均超过60%。
三、张青村发展“混合型”经济的有益启示
(一)实现产业兴旺,关键得有一个好带头人
好的带头人,是一个村发展的关键。张泽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学刘庄、学史来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村支书。他从当干部起,就立志当一名史来贺式的村支书。他能够像史来贺那样信念坚定,始终坚信“集体空、没人听”的原则,30多年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他能够像史来贺那样心系群众,始终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解百姓之难,消百姓之惑。他能够像史来贺那样艰苦奋斗,始终身体力行带头干。建厂初期为节省资金,他带头动手回填厂房土方。他能够像史来贺那样甘于奉献,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村里办企业。他能够像史来贺那样勇于创新,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敢于大胆尝试,进行改制和技术升级。张青村的实践证明,只有选好育好一位好书记,才有可能实现产业振兴。
(二)实现产业兴旺,前提得有一个新理念
理念就是党的创新理论。张青村几十年来始终紧跟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初,张青村响应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号召,实现了全民创业,张青村各类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进入上世纪90年代,张青村根据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村集体企业通过改制走向了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张青村认真贯彻国家“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聚焦技术创新,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张青村的实践证明,只有抓住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机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才有可能实现产业振兴。
(三)实现产业兴旺,根本得有一个好思路
正确的思路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出路。张青村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谋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他们利用区位优势,实现了全民创业;后来又通过补短板,进行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持续激发产业活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张青村的实践证明,只有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的发展思路,才有可能推动实现产业兴旺。
(调研组成员:郭婧、蔡慧敏、张力文、尚广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