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截至3月底,全市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已治理2218.03公顷
让绿色成为新乡发展的底色

董广

“十一”黄金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漫步在辉县市常村镇五龙山景区,游客络绎不绝,欢笑声此起彼伏;菊花、月季花、喇叭花等竞相开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但若将时光追回到20世纪80年代,却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满目苍夷的荒山,难见花草林木;雨天一身泥,晴天尘飞扬。说起变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办公室负责人说:“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誓言矿山不治,山体不绿,决不收兵,一步一步地把山体披上了绿衣。”

高位推进添活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先后出台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方案的通知》《新乡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规划(2017年~2025年)》《关于强化北部露天矿山开发和综合整治工作的部署》《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责任单位为成员的市北部矿山治理整顿工作指挥部,按照市委主要领导“以打开路”指示精神和“打治防修”“1542”总体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市北部露天矿山治理整顿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工作。市北部露天矿山治理整顿工作指挥部先后发布了6个指挥部令,对县级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限,对矿山企业和生态修复项目及时下发督办及整改通知书,强力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

综合施策强落实

我市露天矿山排查出来的治理面积:全市持证露天矿山43个,面积10.048平方公里;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98个,面积21.1264平方公里。为完成上级要求的“双75%”目标任务,我市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实行“市级统筹协调、县级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明确“两市一区”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划分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市级成员单位及辉县市、卫辉市、凤泉区政府领导参加的联席工作例会,总结上季度工程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部署下季度工作。各成员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两市一区”政府倒排工期,明确时限,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市委和市政府督查室把其作为重点督导事项,紧盯项目实施、紧盯工程进度、紧盯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不间断地对项目实施进度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查,一体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目前,我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后留存的10个露天矿山,除1个正在关闭退出的和1个正在基建期的,其余8个均通过了省级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并达到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标准。截至3月底,全市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已治理2218.03公顷。其中,持证矿山完成394.94公顷,完成率100%,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修复治理完成1823.09公顷,完成率86.29%,“三区两线”范围内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修复治理完成1010.03公顷,完成率82.11%。

健全机制固成果

为保证“后花园”常绿,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力戒“旧病”复发。《新乡市北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提高《条例》的可操作性,我市正在制定贯彻执行《条例》的规定、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与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了《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相关行业市场主体失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对拒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企业,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施联合惩戒;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对所有非法开采以及借生态修复、尾矿治理之名行私挖乱采之实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我市严格落实“一网两长制”,把板子打到具体看管人身上。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对露天矿山监督管理不力的2名干部进行了处罚。

“虽然矿山修复任务已完成,但今年有些项目被暴雨冲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核实数据,主动服务指导项目建设单位科学合理选址。对急需治理的项目,按照《立项指南》,积极申请财政资金进行覆土复绿工作,厚植新乡发展的绿色底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牛守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