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辉县市:劫后重生 悄然发力

7月的持续强降雨,让“共城大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面对洪水肆虐后的家园,辉县市广大干群不等不靠,撸起袖子,快速开启雨后重建模式。在重建过程中,辉县市加速受损产业恢复和发展振兴,科学规划,提高标准,加强项目谋划。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辉县市委明确未来5年发展方向,全面加快“四个辉县”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金秋十月,被称为“共城大地”的辉县市重现生机,在遭遇强降雨和疫情冲击的双重打击后,这座太行山下的古城已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正悄然发力,迎来新生:

10月8日,在全省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中,辉县市共签约涉及乡村旅游、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领域的项目14个,总投资达64.1亿元。

10月10日,在位于辉县市冀屯镇的冀祥新区文化广场南,作为全省第一个装配式村民住房雨后重建项目,冀屯镇安置区开工建设,将惠及该镇6个村庄47户房屋倒塌户和223户D级危房户。

这个“国庆黄金周”,辉县市各旅游景区人气十足,共接待游客12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61亿元,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28.1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5.6万元,分别是2019年的94.88%和50.81%。

10月10日晚8时,夜幕降临,霓虹渐显。在位于辉县市南关附近的地摊小吃街,各色小吃一字排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里,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

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全力应对准备充分

位于我市西部的辉县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宝泉、石门等中小型水库27座,峪河、石门河、黄水河、纸坊河等7条排洪河道从山间流出汇入卫河。汛期强降雨极易引发自然灾害,每到夏季,辉县人“防汛”这根弦总是绷得紧紧的。

7月13日,全省召开防汛工作电话会后,辉县市委主要负责人立即安排落实各项任务,并提出要深刻吸取5年前强降雨的惨痛教训,确保全力应对、准备充分!

强降雨来临前,辉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对全市河道、水库、南水北调、城区、煤矿塌陷区等领域进行了全面隐患排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防汛物资储备。辉县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个班子的领导成员入住所包乡镇,各乡镇成立防汛指挥部,组建防汛救援队,各村成立防汛突击队,加强演练,随时待命,并对孤寡老人、留守老人、低收入群体等住户,实行重点排查,及时抢险排涝,转移安置。

7月17日,辉县市境内开始陆续出现小区域、间歇性降水,紧接着,雨水越下越猛,造成辉县市27座水库有史以来首次全部溢出!汛情之严峻远超5年前,给辉县市造成惨重损失。

据初步统计,这次全市直接经济损失67.94亿元。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吸收了之前强降雨的教训,辉县市近年来对境内所有水库进行了整修加固,同时对全市110个地质灾害点24小时值班监测,并在汛期前对全市所有河道进行了清理疏浚,水库溢出通道畅通,人员转移迅速,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被降到最低。

“有党的领导,再大天灾也不怕!”

——不等不靠快速修复

强降雨刚从城区退去,城管、卫生防疫部门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再次奋战在路上,修复被冲毁的路段,清理雨后的垃圾。

降雨中,辉县市583家工业企业损失金额14.9亿元,特别是纺织、食品、电子及装备制造企业,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受损占比达70%。强降雨发生后,辉县市金融、财税、发改等部门迅速研究出台了40余项惠企政策,支持雨后重建和复工复产。早在8月23日,该市1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

广瑞汽配公司生产设备大部分被雨水淹没,损失约4000多万元。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辉县市科工信局在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中,从全市紧急抽调30个电工帮助企业排查设备隐患,并优先保障企业用电。企业也不等不靠,全力自救,8月18日已实现复工复产,目前正全力赶制外贸订单,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得知辉县旭日电源公司损失2000多万元,该企业上下游客户纷纷主动提前预付产品款项,一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有党的领导、客户给力、员工心齐,再大困难也不怕!”

在农业损失严重地区,辉县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分级包乡,通过印发明白纸、新媒体等宣传推广黏玉米、蔬菜、绿豆、萝卜等多种农作物补种技术,尽快补种以减轻农民损失,目前已完成绝收农田改种4.5万亩。下拨农业生产救援资金505万元,对绝收农田改种所需的种子给予补助。

曾被雨水围困成为“孤岛”的占城镇蔡其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树祥,对雨后重建信心十足:“大水冲走的东西,我们还能靠双手干出来!”

雨水造成很多基础设施损毁。辉县市坚持先通后畅、先急后缓、先运行后提高的原则,第一时间加强灾毁公路、桥梁、涵洞及乡村道路的抢修和除险加固,完成了68座桥梁的检测评定,快速推进主要道路恢复通行,有效保障了交通运输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

9月1日,受强降雨影响关门闭园49天的辉县市南太行各大旅游景区,在政府的强力扶持和企业的奋力拼搏下,终于迎来“新生”——八里沟、宝泉等6家A级重点景区先期重新开放。各景区在开门迎客的第一时间,感恩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敞开大门、热情相邀在涝、疫一线为河南拼过命的全国救援队伍、医护人员、志愿者等来南太行休闲度假。

“打基础看长远,加强项目谋划”

——不仅重建更要提升

“新线路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山洪的泄洪流量和通道。”10月7日,在辉县市上八里镇天界山景区,南太行旅游集团项目部负责人杜路伟指着刚刚修复好的景区道路告诉笔者,强降雨发生时,山洪倾泻而下致使河道改线,冲毁了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经过专家测算,新规划的景区道路防汛标准可大大提高。

雨后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原貌,更重要的是全方位提升。辉县市政府第一时间拨付和协调资金,帮助遭受重创的支柱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防汛标准。

在曾经脱贫任务最重的乡镇——辉县市南寨镇,计划高标准建设泄洪河道,并就地取材、就地用工,最大程度防止当地群众因强降雨致贫、返贫。

辉县市提出既要立足当前,围绕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编制规划、谋划项目,更要着眼长远,针对该市市政、公共服务、交通、农业农村等各个领域因汛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和不足,并结合“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围绕建设“韧性城市”等编制规划、谋划项目,进一步提升全市抗灾减灾防灾能力。目前,辉县全市已着力谋划包装雨后重建项目252个,总投资约120亿元。

扎根乡镇23年的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则提出,应利用雨后重建的机会,再次进行乡村振兴全面综合规划——选择更加安全的地带,占用更少的土地,建设更高质量的建筑,并加强产业支撑。该镇将在雨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打造食用菌研学基地;投资1.7亿元实施西厢文化小镇项目,投资300万元建设益三村革命烈士纪念馆,努力建成一批红色乡村、文化乡村,形成“有投资就有产业、有产业必有收益”的良性循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被动等待只能贻误战机,唯有加倍努力、竭尽全力,才能把强降雨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把耽误的工作补上去。”辉县市市长李继游表示,经历了汛期“大考”,更需重视打基础、看长远,科学规划薄弱地带的雨后重建工作,加强项目谋划,加快帮助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未来5年,辉县市怎么干

——“四个辉县”开启新征程

在不久前开幕的辉县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辉县市委明确未来5年发展方向:按照“转型强市、文旅名市、交通兴市、生态美市”的战略定位,全面加快创新活力辉县、文旅康养辉县、美丽智慧辉县、文明幸福辉县“四个辉县”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作为经济强县,辉县市的GDP曾40年位居新乡地区首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由于资源型、传统型企业占比大,受环保关停限产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均不乐观。

如何找准抓手实现弯道超车?该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在“产业转型提质、文旅融合发展、城镇功能提升、乡村振兴成效、民生福祉保障、社会治理效能”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据介绍,这六个方面中,产业转型提质最受关注、也迫在眉睫。数据显示,该市能源、资源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2%,增加值比重占68.1%。辉县市在党代会上决定:坚持“项目为王”,扎实开展“三个一批”,做大做强文旅康养、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此外,旅游资源居全省前五位,拥有景区数量与栾川县并列全省第一位,辉县市文旅产业也值得期待。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该市提出要新培育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家,国家5A级、4A级景区各1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造社会综合效益500亿元,实现文化旅游大县向文化旅游强县跨越,擦亮“新乡·南太行”旅游的金字名片。

新蓝图的擘画折射出辉县市恢复“昔日荣光”的雄心和紧迫感,同时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座百亿级县城正开足马力飞驰向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辉县市党员干部一致认为:“六项工作进入全省前列”这一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点明了方向。

辉县市委书记刘军伟表示:“历史把加快辉县市发展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要拿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辉县人民干得好’的精神,横下一条心,坚定事不干成誓不罢休的决心,奋力把各项工作干成干好,加快辉县市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代娟 王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