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9月30日 星期

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群众身边
——新乡市救助站工作纪实
帮助救助人员寻亲
护送缅甸母子回国
看望慰问受灾退休职工
深夜卸载防汛救灾物资
到郭兴事迹展览馆参观学习
到无物业庭院开展文明志愿帮扶活动

岳进 吕自会 文/图

今年以来,市救助站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在救助帮扶、“7·21”特大暴雨抗洪抢险过程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

寻亲圆梦爱心点燃希望

帮助走失人员与家人团聚,回家圆梦,是救助站永远不变的初心。

9月26日早晨7时,秋风萧瑟,秋雨甚急,大街上车来人往。市民政局张晓玺副局长上班途中,发现牧野桥边坐着一个流浪人员,他急忙下车,上前询问该人员情况,并立即联系了市救助站。电话中指示:要迅速到现场查看该人员信息,询问是否接受救助;要问清楚家在哪里,是否需要帮忙联系家人。救助站接到电话后,业务科和巡查科的同志携带雨伞、食物、饮用水,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助。

以上不是孤例。就在9月23日,16岁女孩儿石某梅,从贵州坐火车来到我市找网友未果,孤独无助的在火车站徘徊。午夜12点多,一名出租车司机上前询问后,拨打了110,并将其送到了市救助站。见女孩有些慌张,值班人员热情温和地安慰她。次日早上,工作人员根据她的手机,联系上了她的家人,得知她家在广西柳州,其家人不能接送女儿回去。经过沟通,市救助站决定安排工作人员护送她回家。

9月25日下午,工作人员护送石某梅登上了去柳州的火车。一路上,工作人员轮班照看女孩儿,一路行程,不敢松懈,确保她安全到达柳州。“9月26日,平安护送到柳州,她和父母团圆了,看着他们家人的笑容,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女孩儿父母握着他们的手,连声道谢。

无偿救助流浪人员,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义务。卓有成效的救助,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今年5月9日、7月26日,央视综合频道《等着我》栏目两次播出市救助站帮助李某兰和刘某安寻亲成功的节目。

今年6月份的一次救助,令市救助站站长赵红祖印象深刻。当月的25日,市公安局110民警在街头发现一名妇女带着3岁儿童无家可归,民警将其送入市救助站。赵红祖带领工作人员到铁西派出所核实信息,通过人脸比对等多种信息核查确定是缅甸人,女人名叫玛可妮奥,今年35岁,在我国打工,因疫情原因和语言沟通障碍没有工作,带着儿子在大街上流浪。

市救助站副站长张海燕说,不单为母子俩免费提供住宿和可口的饭菜,还为孩子购买了奶粉、玩具和衣服,使二人在充满大爱的中国和新乡民政人的爱心关怀下身心健康,快乐生活。随后,市救助站为二人准备了回国途中的方便面、水和衣服等生活必需品。9月4日,铁西派出所所长李立峰与市救助站办理了移交手续,将其母子二人护送回国。

据悉,2020年以来,全市共救助各类求助人员1000余人次,为83名长期滞留人员办理身份证和户口簿,全国救助寻亲网与今日头条推送率100%。2020年以来,对市救助站89名长期滞站人员进行寻亲服务,通过人脸比对,DNA信息比对,“互联网+”,今日头条和新闻媒体等方式帮助寻亲。

防汛救灾彰显党员本色

今年夏天新乡持续遭遇暴雨袭击,市区内涝严重,市救助站受灾严重,一楼办公区全部被淹,防汛救灾工作十分严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市救助站党支部坚定不移地落实上级应急响应和决策部署,组建“防汛救灾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准备防汛救灾物资,转移救助人员和受灾群众,无偿救助临时受灾群众,为他们提供临时住所和饮食。

7月21日上午,赵红祖、张海燕带领“党员防汛救灾突击队”冒雨前往积水严重路口,查看积水情况,进行街面巡查疏导群众,与铁西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范淑霞、铁西派出所所长李立峰等一起到人民路地下道口积极协调,相互配合帮助受灾群众,并在涵洞积水处做好人民群众和车辆的疏导工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月21日夜晚突降特大暴雨,值班工作人员及时将7名受助人转移安置到二楼办公室休息,并将救助车辆的电池予以拆卸,在大门口和所有办公室门口垒沙袋,防止街道雨水倒灌,确保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7月24日,按照市民政局应急响应要求,在市救助站设立市慈善总会防汛救灾物资临时接收点,并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由赵红祖、张海燕、吕自会、陈明4名党员24小时在防汛救灾物资临时接收点值班卸载救助物资,清点清查,做好物资的登记接收和发放工作。8月5日晚,市民政系统抽调5人对口支援卫辉灾后重建村党员突击队,市救助站派出由副站长刘清泉带队的5名工作人员赴卫辉支援灾后重建村,帮助卫辉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8月17日,卫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俊芳和卫滨区铁西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淑霞到市救助站慰问,并对市救助站积极开展防汛救灾和安置受灾群众救助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对卫滨区和办事处长期以来的工作支持表示感谢,卫滨区委、区政府对市救助站赠送“危难时刻伸援手 抗洪救灾显大爱”锦旗一面。

在这次特大暴雨灾害救援过程和灾后重建工作中,救助站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出动工作人员595人次,出动救助车辆50余次,救助转移受灾人员29人次,安置受灾群众8人次,接收全国52个单位和个人捐赠的救灾物资230余吨,价值约200余万元,积极宣传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在《新乡日报》《新乡网·现场云》《新乡民政智慧党建订阅》等媒体发表文章7篇,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做好疫情防控方面的摸底排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疫情防控方显为民情怀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救助站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和市民政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要求,制订应急预案,科学筹划疫情防控,积极开展救助保护工作。赵红祖组织25名退役军人和安置军属,继续发扬部队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疫情检测点”为求助人员测量体温、消毒、登记和进行安全检查,24小时值班,每日定期为滞站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消毒、打扫卫生,为救助人员提供干净的居住环境和良好就餐条件。

市救助站设立了“疫情观察点”,投资近3万元购买传染病防控设施设备,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检查,值班人员每天对救助人员测量体温3次,每天3次对单位办公区和救助区进行喷洒消毒。工作人员佩戴口罩和手套,值班人员穿戴防护服,每日定时对滞站受助人员测量体温,做好记录,发现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第一时间送医疗机构检查,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出现聚集性人员交叉感染。

今年8月1日采取封闭式管理,组织站内值班人员穿好防护服、做好来站人员核酸证明登记,严格把控入站手续,暂停接收外站护送人员,取消站内集体活动,减少人员聚集。加强滞站受助人员生活及活动场所的通风、消毒,每日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随时保持生活区域干燥通风、整洁干净、及时换洗被褥。今年以来,共救助513人,为救助人员核酸检测43人,全站职工全部接种疫苗和核酸检测。

对新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安排在与其他受助人员分开的观察区域食宿。观察期间每日测量体温不少于2次,观察期间使用的口罩、一次性餐具等废弃物,按传染物品消毒处置。在对入站受助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市救助站加大了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力度,告知、引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减少其暴露感染和感染后传染他人风险。求助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救助专用车辆24小时备勤,确保随时应急响应。

团结互助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为使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市救助站从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精神文明责任制入手,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党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党支部带头学习,严抓落实,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和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订了市救助管理站《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精神文明建设方案》和《救助管理工作规范手册》,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并对开展活动进行总体规划,把精神文明建设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一起抓、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做,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积极开展“夏日送清凉”等专项救助活动,在火车站、汽车站、公园设立临时救助点。开展街面巡查90次,出动185人次,出动车辆66次,共救助150人。

6月10日,市救助站组织6人参加卫滨区“文明单位分包路段值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沿路清扫路面垃圾,仔细巡视沿街路面和绿化带,不放过一张纸屑、一个塑料袋,对摆放路边停靠的非机动车,将乱停乱放的电瓶车、自行车挪到规定区域有序摆放。同时,志愿者还积极向沿街门面和周边群众宣传门前“三包”等文明创建内容,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6月19日,在牧野广场开展“携手相助 让爱团聚” 为主题的救助开放日活动,倡导广大市民共同关注、参与流浪乞讨和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活动现场气氛浓厚,制作宣传展板13块,共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

6月30日上午,赵红祖、张海燕带领职工到封丘县居厢镇小沙村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慰问,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品,为困难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合计4000余元。

市救助站志愿服务队定期到飞机场社区开展清扫志愿帮扶活动,清理垃圾、小广告和排污管道疏通等活动。今年,到无物业庭院开展清扫志愿帮扶活动和参加防汛救灾物资卸载志愿活动,共计15次,595人次。8月11日,全体职工为防汛救灾向市慈善总会捐款4100元。

市救助站把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结合“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制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把活动项目抓实。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救助工作活动相结合,为长期滞站老人送温暖,为困难儿童提供帮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