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而今迈步从头越
——写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刘军旗

(一)

又见石榴红,又闻桂花香。金秋的新乡,总是给人特别的期待。

关乎新乡今后五年命运,筑基现代化建设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圆满闭幕。

综合实力进位升级——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十四五”末总量突破5000亿元,在全省位次实现“进五争四”;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3%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以上;力争成为全省副中心城市。

打造“两地三区一枢纽”——国家创新高地、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幸福生活共享区,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持续提升,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持续弘扬,党员模范带头、干部清正廉洁、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深化。

制定出这样的奋斗目标,有何考量,靠什么支撑,如何实现,以续写荣光,创造更新更美好的未来?答案,蕴藏在历史中,更响亮在当下。

(二)

发展需要坚定信心,目标需要项目支撑。

这信心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厚望、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新乡精彩。牢记人民领袖嘱托,对标省委、省政府要求,提出经济总量在全省“进五争四”的奋斗目标,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嘱托、落实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在科学分析论证基础上展现新时代新乡更大作为、作出新乡更大贡献的主动担当。目标拉高,却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就一定能吃到新鲜的桃子。

这信心来自于新乡多重突出优势和系列重大机遇——

我市作为郑州都市圈重要城市,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山水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基础良好、潜力巨大。随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我省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郑州都市圈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乡实现重大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有了空前的、叠加的乃至不可阻挡的重大机遇。

这信心来自于新乡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更加凸显的地位作用——

从总量看,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是全省6个“3000亿元以上俱乐部”成员之一。

从增速看,新世纪以来,第一个10年,新乡GDP年均增速达11.7%,第二个10年年均增速达到8.3%;20年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3个年份。这充分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实现更大发展,没有必要的速度,就难以快速做大“盘子”,就难以快速赶超。

从位次看,我市经济总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6位。2020年,新乡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了3个位次,首次跃居全省第3位。这表明,任何工作只要持续发力,完全可以把“不可能”变为“无限可能”。

20年来的发展表明,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需增长1.3个百分点左右。实现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0%的目标,需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在13%以上。未来5年需完成投资总量8725亿元。

这信心来自于新乡坚实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三大改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食品制造、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华为鲲鹏、机器人、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名片更加闪亮。从医疗卫材到起重设备,从流感疫苗到新能源电池,新乡70多个自主品牌位居国内前5位。产业强市的梦想正步步接近。

这信心更来自于新乡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勃发的无限生机——

鲁花食品、华大基因、平煤锂电等898个亿元以上项目,已然落地实施、开花结果。今后5年,围绕先进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我市已谋划项目3400余个,可转化实际投资约1万亿元,超过“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0%”所需投资总量。有效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将有力支撑GDP目标的实现。

制造业乃实体经济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本钱。谋划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1000余个,可转化实际投资约26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15%,将有力支撑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聚焦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会事业发展,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加速我市城镇化进程,推动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十四五”末达到65%以上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百年大变局下,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阶段不能逾越,但台阶可以跨越。“只要战略对,通过努力一定胜!”

(三)

前行目标,激荡人心,但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审视自我,对标先进,深处的隐忧就在眼前。

——标兵更强,追兵更近。2020年,我市GDP总量相当于郑州的四分之一、洛阳的二分之一,低于南阳900亿元、许昌400亿元、周口200亿元,比紧跟我们、排在全省第7位的商丘仅多出89亿元。

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常住人口的经济规模指标,我市在全省的位次排在第8名,尚处于中游地带。

这几天,各市党代会陆续闭幕。洛阳要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焦作要实现经济发展更大跃升、创新能级更大提升;周口要实现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开封提出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向5000亿元迈进。我市用5年时间实现“进五争四”目标,经济增速必须高于许昌、周口1.8个百分点以上。

倘若不快,不仅既有的位次可能“坐不稳”,而且与标兵的差距将越拉越大。

——产业结构偏重,县域实力较弱。过去的一个较长时期,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进入新发展阶段,厚植“老家底”,就必须注入“新动能”,加快提升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就县域经济而言,冒尖者不多,破局者不多,整体实力较弱,一个长垣市的财政收入就超过了多个农业县的总和,仅有这样一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是远远不够的。

——创新意识不强,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的地方仍然没有摆脱“路径依赖”,让惯性思维抑制了创新的愿望和能力,阻挡了向着大而强、大而新、大而优前进的步伐;有的党员干部习惯死抠条条框框,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不去想如何才行。凡此种种,均是实现奋斗目标的“绊脚石”。

(四)

历史的长河潜流深沉,时代的画卷生动铺展。目标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

要强化机遇意识、拼抢意识、创新意识。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不主动就被动。没有“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创”的姿态,既有的国家战略机遇就不会得以转化开花,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只能仅仅作为任务去被动完成,而看不到政策“窗口期”,走不好跨越发展新路子。

“好谋而成”。正因为审时度势谋划了中欧国际班列,经开区成为豫北外向型经济门户,助力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也正因为及时谋划建设国家级医用防护用品“三基地三中心”,长垣市作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名片越来越亮。只有那些善谋者,才能驭势为己所用。

要找准突破口、动力源、引爆点。在郑州大都市区4个城市中,新乡有着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科技优势、空间优势。只要紧紧扭住郑新一体化发展龙头,实施优势再塑、布局再构、产业再造,就能引领和带动全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达到以“郑之长助新发展”“新之长补郑之短”的一体同城效应。

要勇于创新模式、放大格局、做实项目。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必须要有项目支撑、有实施路径、有可操作的模式。实施前所未有的大量项目,需要标准化、可复制、可实施的融资模式、合作模式、建设模式、运营模式,以此吸引优质资源、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破解的现实难题和发展课题,至为关键的就是项目如何引得来、钱从哪里来、模式何以新、环境怎么优。要把项目为王、产业为基、平台为要、环境为重、平安为本的理念和要求,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结果上,真正做到剥笋见芯、吹糠见米、拉锯见末。

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一条豪迈壮阔的征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只有奋力躬身入局,才不被时代淘汰出局。全市33万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就一定能够无难不克、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一定能够迈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