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汗水育稻香
——记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书玉

王书玉,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现任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河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乡市十大杰出人物、新乡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新乡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原优秀标兵等荣誉。前不久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宣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选树为“全国最美职工”。

他长期奋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在水稻育种理论与技术、种质创制、品种选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建立了多品种复合杂交、理想株型塑造、稳定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技术体系;建立了不育系异交率高、亲本综合水平高、双亲配合力高的“三高”粳稻杂优利用理论技术体系。先后主持育成国审水稻品种9个(豫粳6号、新稻10号、新稻18号、新稻20号、新科稻21、新稻25、玉稻518、新科稻31、新稻89),省审粳稻品种7个(豫粳8号、新稻11号、新稻19号、新粳优1号、新稻22、新科稻29、新稻69)。这些品种累计推广8700多万亩,总增产稻谷约4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其中,新稻18号填补了我省自育超级稻品种的空白,是目前我国黄淮稻区主导品种,河南省粳稻良种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优质绿色新品种新稻25、优质香粳型新品种新科稻31是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米“原阳大米”种植区域的首选品种。2018年主持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国审水稻新品种新稻25选育及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作为第二主持人完成的“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主持完成“超级粳稻新品种新稻18号”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第二主持完成的“水稻品种豫粳6号选育及应用”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此外,“九五”以来,还先后获其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市级一等成果奖6项,均为主持人。

在脱贫攻坚一线,在服务“三农”方面,每年到沿黄稻区原阳县等县乡村进行技术培训10场~15场,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20次~30次,向广大稻农普及科技知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他指导的原阳县太平镇的稻鳅共作标准化生产模式2018年被中央广播电视台选中,经过一年的拍摄,2019年6月4日,制作完成的30分钟的专题片“稻鳅共作效益高”在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播出,反响良好,有力宣传和叫响了原阳大米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快了我省稻米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

牧野唱新歌,大地稻香飘。王书玉忠于党、忠于事业,他正用他的艰辛和努力丰盈着国家的大粮仓。

(市科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