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退休了,你们这一代能胜任吗?”
“我想我们能!”
“我没什么可教你了。”
“您仍然是我师傅。”
这些暖心熟悉的对话,一下子,勾起了我们对师傅无尽的回忆。回想那些指引、鼓励我们的人,又曾几时被我们年少无知中伤而不轻言放弃,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前行,为我们一点点的成绩而倍感欣慰。
相识:“学到了,工作要细之又细。”
9月8日7时48分,原阳县供电公司计量班姬玉已坐在电脑旁打开营销MIS系统点击资产管理、制定配送任务,选中电能表生成工单后开始录入编号,随着出库发送成功后,整套的电表配发流程结束。
一系列熟稔的操作,很难看出3个月前,她还是计量专业的“门外汉”。她仍清晰地记得上班的第一天,看着同事忙前忙后、进进出出的身影,凝望着“牧野工匠”满墙的荣誉,她总想做些什么,却又无从下手,直到一位面带微笑、个子高挑的师傅来到她面前,轻声说:“可以先看看《安规》,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工作很重要!”
这是她和师傅张璐初识的场景。更让她记忆犹新的是,8月21日下午,张璐带着她去给原阳县豫富粮食有限公司的专变装表接电。作业现场,张璐在登上绝缘梯准备操作时,还不忘给她讲解电表安装的细节。但从眼睛的余光看见她时,张璐皱起了眉头,立即停下了工作。“强调多少次了,安全帽一定要佩戴好,帽带松了也不行。以后工作要细之又细。”她被师傅严厉呵斥,羞愧得满脸通红。
回到单位已到了下班时间,姬玉看到张璐拿起互感器正要加班赶工,便说:“师傅,这么多互感器干到啥时候,明天再校验行吗?”“不行,明天一早,都还等着安装。”她本想一通抱怨,却被师傅的敬业精神感染,也投入到校验工作中。
成长:“师傅,我努力成了您的样子。”
9月6日10时11分,原阳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李彦收到徒弟张涵的感谢信后,感慨万分。时光荏苒,曾经还是徒弟的他,如今变成了师傅,也从调度员成为了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感慨之余,唯有感谢,这一路的成长,与他师傅鲁胜利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记忆拉回到1996年10月5日,刚从齐街变电站考进调度室的李彦正在认真听师傅的讲述:“我们调度员要有责任感,要思维敏捷,更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对继电保护、故障分析、潮流分析、电气接线非常了解,对现场设备十分熟悉……”
他正听得入神,却被一阵电话铃声打断。“喂喂,调度吗?我是福宁集乡西程村的,这潜水泵刚下井里准备浇地就停电了,啥时候来电?”“我们一化,只有7000千瓦的负荷指标,这咋够用?”……
1995年至1996年是用电最紧张的两年,为了保证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需要调度员来回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坐在电脑旁给各个变电站下调令,两天两夜不睡觉是常有的事。工作中,师傅的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深深地影响了李彦,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和师傅一样的人。
在以后与师傅相处的日子里,他发现师傅很爱读书,家里的两大书柜摆满了书,床头堆放着专业技术书。师傅告诉他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利用好工作之外的时间。受到师傅的启发,他养成了啃书本的习惯,很多时候,翻着书,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后半夜。
融入:“师傅,您是良师更是益友。”
9月5日8时11分,原阳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毛书朋推门进入办公室,一眼看到正在忙碌的赵君珂:“师傅,今天星期六,您咋这么早来加班?”
“我猜你今天也会来,正等你中午请我吃烩面嘞!”
眼前这个说话风趣的师傅,在毛书朋眼里,以前可不是这样。事情还要从2008年4月26日说起,他被分配到农电总站,跟着赵君珂参加农田机井工程建设。从表计安装到最后的用户售电系统的管理维护,中间有十几个环节,调试工作很复杂。经过21天的努力,两人终于弄通了各个环节。“师傅,你神啦!真成了‘机井通儿’。”他话音刚落,师傅一脸严肃,“好好干活。”
“师傅,这5天的工程量,想两天干完咋可能?”“眼下正是小麦的灌浆期,干活儿就是了。”5月25日,原阳县阳阿乡延西南村机井通电的变压器新建工程刚刚结束,电表还没有安装,村民急等用电浇地。就这样,他们两天一夜没合眼,两个台区、44块电表安装调试成功。看到2000亩麦田浇上了清冽的井水,村里的老支书高兴得一个劲儿称赞他们。可师傅只是相视一笑,说了一句:“这是我们该做的。”
后来,毛书朋以“干活就是了”作为他的人生格言,勤奋刻苦、默默付出。他所取得的成绩,师傅更是打心眼里高兴。渐渐地,毛书朋发现,那个声色俱厉、手把手教他的师傅消失不见了,他们变成了促膝长谈的忘年好友。
(董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