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树海,1960年毕业于新乡市一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合肥炮兵技术学院战术研究室主任,少将军衔。
1960年,我校教导主任郜济川在审阅刘树海填报的高考志愿时发现,这届“状元”刘树海所报的志愿和平时学习成绩极不相符。郜主任便把刘树海叫到办公室,问道:“你的成绩都是5分,为什么不报清华大学?”刘树海低着头,半天才道出自己心中的苦水:“填什么都没有用,考上了也没钱去上学……”郜主任沉吟良久,语重心长地说:“不要有思想包袱,安心学习、考试,不花钱也能有学上。”1个月后,手捧通知书的刘树海才知道,就因为自己的那句话,他被学校保送到位于南京的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回忆起这件事,刘树海至今仍对郜主任充满感激之情,他说,是细心、充满爱心的郜主任改变了他的人生。
1965年10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刘树海留校当了军事教官。后因学校集体转业改办华东工程学院,他脱下了军装。1979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刘树海毅然放弃南京的优越环境和重点大学的优厚待遇,二次参军来到安徽合肥,成为解放军炮兵技术学院
(炮兵学院前身)的一名普通教员。
1983年,刘树海在全军率先创立炮兵指挥自动化理论体系,开办炮兵指挥自动化专业,培养了大批炮兵指挥自动化人才,为我军炮兵作战指挥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1990年以来,刘树海共培养了51名军事学硕士、13名军事学和工学博士,他的许多学生已成为有关单位的学术带头人。他培养的人才数量在我军兵种院校首屈一指,刘树海曾两次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三等功,是全军优秀教师、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总参“人梯奖”获得者,是军队初级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将军教授”。
执教40年来,刘树海主持或参与了装备技术创新等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军队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三等奖多项。由他主持完成的“炮兵指挥自动化工程”课题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课题组颁发证书,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嘉奖有关单位和个人,刘树海将军位列其中,并荣立二等功。
有人把刘树海称作炮兵作战指挥学科的奠基人,而他更愿意把自己当作传统炮兵信息化改造的“铺路石”。他说:“我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炮兵事业,一息尚存,永不止步。”
(新乡市一中校长助理李仲根据采访录音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