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8月25日 星期

全员上阵的坚守 深入灾区的奔走
——市疾控中心灾后防疫和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工作纪实
7月27日上午,市卫健委副主任栗仁学(左二)带领市卫生健康防疫组支援卫辉市开展灾后防疫工作
市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韩桂萍(左),主任刘尚军(中),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范雪洁(右),研究向基层疾控机构分配抗洪救灾物资问题
市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韩桂萍带领消杀人员到平原体育中心捐赠物资接收点开展消杀

核心提示

洪涝灾害发生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宣布全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出台灾后防病预案,成立了10个专业小组,旨在确保实现打赢“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和灾后防疫”两场硬仗的目标。

围绕这个目标,多少疾控人在市疾控中心大楼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多少疾控人走进基层疾控机构,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多少疾控人奔赴灾区,深入受灾群众安置点,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一个个闪光的足迹……

——不放松新冠疫情常态防控,不放松新冠疫苗配送工作。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小组枕戈待旦,多次奔向一线,指导帮助基层疾控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疫情信息组每天都要投入十几个小时的精力,收集信息,查阅资料,浏览网页,编撰《疫情分析研判》。《疫情分析研判》反映了国内外疫情动态以用我市疫情常态防控现状,使决策层每天都能看到最新的疫情防控资讯。免疫规划科积极与上级疾控机构沟通,确保新冠疫苗源源不断供应我市。他们披星戴月,为基层疾控机构分配新冠疫苗,为全市新冠疫苗接种在8月24日达到809.543万剂次作出了贡献,并提前实现了全市12岁~17岁人群新冠疫苗第1剂接种率92%的目标。

——送科技和技术:专家和工作小组通过下基层指导,让基层明确了“双防控”方向;举办培训班为基层赋能,提高“双防控”水平。仅核酸检测采样和生物安全培训班,就累计培训基层相关人员2000余人,为我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提供了有力的人员和技术支持。

——送环境消杀服务:市疾控中心领导和专家多次深入灾区提供实打实的帮助和服务,还组织人员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和其他重点区域的环境进行消杀,消杀总面积达到6700多万平方米。

——送救灾防疫物资:市疾控中心积极履行为基层疾控机构定向捐赠救灾物资的责任,为基层疾控机构赠送了上百辆消杀车、大量的消杀药品等物资,为全市“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贡献。

进入应急状态 启动防控预案

洪涝灾害发生后,市疾控中心大院也是水漫台阶,房屋漏水浸水面积760平方米左右,5匹空调外机、冷库外机受损,1辆汽车受损,总经济损失近28万元。

市疾控中心在开展自救的同时,从全市“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的出发,决定进入应急状态,全员取消双休日,根据需要跨部门协作,服务疫情常态防控和灾后防疫工作。同时,迅速启动灾后防病预案,成立了现场流调处置组、疫情信息组、消毒消杀技术指导及病媒监测组、水质监测组、病原采样检测组、综合协调组等10个工作小组,明确了救灾防病工作的目标、措施和方法。

10个工作小组成立后,各司其责,迅速开展工作。洪涝灾害发生后,饮用水是不是安全,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会不会大面积出现,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是不是达标,苍蝇蚊子会不会泛滥成灾?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为此,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王宽,带领全科人员,克服绕路、蹚水、联系受检测对象不便等困难,对市区所有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和部分二次供水、末梢水开展应急检测,先后应急采水样345份,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让个别不合格供水单位及时整改,保证了群众饮水安全。同时,市疾控中心要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加大对辖区饮用水监测频次,确保当地饮水安全。此外,还对各县(市、区)农村集中式供水井灾后应急处理开展技术指导。

为加强对洪灾后易发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监测,市疾控中心不仅连续23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腹泻和发热症状监测,而且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指导,并要求驻点医务人员对安置群众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进行监测。同时,提醒群众不喝生水,加强室内通风,对卫生间、垃圾存放处等重点场所进行每日定期消毒,及时清除安置点积水、垃圾,防止蚊蝇孳生,收到了预期效果。

7月下旬以来,市疾控中心对市区二级以上医院污水开展监测,指导其按要求投放消毒剂,确保其排放污水卫生指标符合要求。先后采集医疗机构污水17家33份,根据监测结果,督促不合格单位进行了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开展好病媒生物监测,才能有针对性地喷洒药物消杀,预防蚊、蝇、老鼠传播疾病。7月23日雨停后,开始在凤泉区、牧野区安置点等重点场所连续开展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基层单位开展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病媒生物控制,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8月4日、5日,市疾控中心对获嘉县、卫辉市区域内的养猪场及周边村民居住地开展蚊密度专项重点监测,及时发出了加大蚊密度变化的动态监测要求,使当地加大了消杀力度。

洪水退到哪里 消杀就到哪里

7月27日上午8时30分,市疾控中心大院阳光灿烂,一辆辆消杀专业车满载消杀药品,在这里集结待命。

为打赢灾区环境消杀战,市疾控中心从全市疾控系统抽调业务骨干45人,组成9支消杀专业服务队,在这里集合,然后分赴我市受灾较重的卫辉市、牧野区开展消杀工作。

消杀队出征前,市疾控中心举行了集中培训和出征启动仪式,市疾控中心主任刘尚军强调了工作纪律,要求大家严格工作流程,做好个人防护,确保环境消杀任务顺利完成。

仪式结束后,市疾控中心3支消杀队,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市、新乡县疾控中心6支消杀队立刻奔赴各自的岗位,冒着酷暑,分别对卫辉市83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及牧野区中原小区、聚仁小区、陵园小学和花园小学等集中安置点的环境开展消杀工作。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市疾控中心领导刘尚军、付惠成、李华峰、杜永芳,不仅多次带领专业队伍下沉到基层指导灾后防疫工作,而且通过安排专家面对面指导、开会等形式为一线和基层疾控人员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7月27日~29日,市疾控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杜永芳,带领6支消杀队,对卫辉市多个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了消杀。

市疾控中心的原则是,洪水退到哪里,消杀就到哪里。为此,全市重点地区到处都留下了疾控人大规模消杀的足迹。洪涝灾害发生以来,市疾控中心已经组织消杀队伍消毒面积6728.6万平方米。

灾后防病,如同一场人民战争,参与的人越多,打赢的几率就越高。为此,7月21日,市疾控中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了灾后防病技术要点培训;7月22日下午,市疾控中心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对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技术培训;7月27日,市疾控中心对市本级及县级疾控中心消杀队开展了消杀技术集中培训;7月29日下午,市疾控中心在卫辉市人民医院举办了“卫辉市洪灾后病媒生物防制与环境消杀”知识培训会。

通过打出赋能组合拳,有力促进了全市疾控系统灾后防病技术水平提高。

强化常态防控 保障疫苗接种

洪涝灾害发生后,市疾控中心继续坚定不移落实疫情常态防控的“四早”要求,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防控机制,积极“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打造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监测预警,提升工作能力,有效阻断疫情输入,遏制疫情扩散,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为提高新冠疫情防控中密接人员流调溯源工作效率,增强疾控系统流调人员专业工作能力,8月8日下午,市疾控中心组织召开全市疫情流调溯源工作培训会议,对各县(市、区)参与流调溯源工作的疾控、公安、社区和通信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8月10日中午,组织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参加了国家卫健委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知识培训。

学以致用,敢于担当。市疾控中心向社会发布提示,要求近14天有在中、高风险地区旅居的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报告,并配合辖区疫情防控部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向防汛救灾人员发出健康温馨提示。市疾控中心专家组在对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指导的同时,指导其做好安置群众人员登记,加强管理,对排查出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群众,及时接种新冠疫苗,确保安置点卫生防疫安全。

针对洪涝灾害带来的新情况,市疾控中心进一步优化调整了防控队伍,在兼顾日常工作的同时,继续落实疫情监测、研判、信息上报、各专业组值班等各项制度。

配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了《新乡市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医疗保障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新乡市安置点疫情防控和消毒、消杀技术方案(试行)》,安置点的医疗保障由二级以上医院负责,要求对安置点所有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为及时了解国内外疫情动态,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依据,给予针对性防控管理建议,从疫情发生以来,市疾控中心共发出新冠肺炎相关分析研判信息519期,其中2021年度174期,及时报送上级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再上台阶。全市疾控机构通过利用专项经费已建成12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其中,市疾控中心3个,延津县疾控中心2个,其余各县(市)疾控中心(含长垣市)均建有1个,均通过验收和质控考核,使我市疾控机构最大日检测能力达到2万人。目前,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人员共计85人,其中,市级14人,县级71人。

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核酸检测能力提高,有力支持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按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市疾控中心在前期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和检测预案,开展了人员培训,做好了相关检测耗材的准备工作。8月7日之前已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的筛查工作,还选派人员到卫辉市和新乡县等地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和生物安全培训,累计培训基层相关人员2000余人。

扶上马送一程。根据8月8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市疾控中心和新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时间组织30名公共卫生专业专家组成14个“一对一”帮扶指导专家组,连夜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流调溯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灾后防病和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8月12日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华峰,带领该中心应急办主任王立群、技师吴凡,到市公安局情指快反处置中心区域数据流调专班协助开展疫情研判,并协助公安部门进行流调工作。

全市的新冠疫苗由市疾控中心调配,因为冷链时间限制和分流中转,疫苗运抵我市的时间常常是在凌晨或午夜,所以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常常披星戴月,将疫苗分配到全市基层疾控中心和医疗单位的预防接种门诊。800多万剂的新冠疫苗分配,让免疫规划科的工作人员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了。每天一上班,免疫规划科的专业人员就立即汇总分析全市前一天的新冠疫苗接种数据,第一时间发送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苗专班,供领导调度决策。

辛苦,他们不计较,额外的工作,他们责无旁贷!

洪涝灾害发生后,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疾控中心冷库受到洪水的威胁,所存疫苗均被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转移到市疾控中心存放。

7月26日,卫辉市疾控中心被洪水围困,其库存的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各类疫苗,安全受到威胁。闻讯后,市疾控中心立即派出冷藏车赶赴被洪水包围的卫辉市疾控中心,将疫苗装进冷藏箱,通过冲锋舟将冷藏箱送到冷藏车。经过四五个小时的奋战,卫辉市疾控中心所存100余件疫苗,全部被安全转运到市疾控中心的冷藏车,继而拉回到市疾控中心冷库,确保了新冠疫苗安全。折腾了四五个小时,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副科长李晓华带着工作人员,仅在卫辉市疾控中心附近的加油站吃了一碗泡面。李晓华说,只要新冠疫苗安全,泡面的味道胜过山珍海味。

基层疾控机构把市疾控中心当成娘家人,市疾控中心也对他们是有求必应。8月19日下午,气象预报有大雨和暴雨,红旗区疾控中心担心其存放的疫苗不安全,又向市疾控中心求援。由于市疾控中心的冷库管理人员忙不过来,免疫规划科科长王轶,就急忙跑进冷库,接收了他们送来的疫苗。

积极帮扶基层 开展健康教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洪涝灾害发生以来,市疾控中心基本上是主任刘尚军主外,党总支书记韩桂萍主内。

在抗洪救灾的关键阶段,韩桂萍常常废寝忘食,一连多天坚持值夜班,难得睡上一个囫囵觉。她不仅把“大本营”工作抓得井井有条,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障了后勤服务,而且牵头将韩红基金会定向捐赠的救灾物资,安全卸到了市疾控中心大院,又按需分配到基层疾控机构,有力支持了全市灾后防疫工作。

由于灾区的疾控机构异常忙碌,向基层疾控机构分配定向捐赠物资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有的没有车辆来领救灾物资,韩桂萍千方百计为他们协调车辆;有的晚上八九点才有时间派来车辆拉货,韩桂萍就在市疾控中心大楼找人,为其装车;有的想调剂物资,韩桂萍尽量让他们满意而归。

刘尚军在疾控中心统筹全市疾控系统疫情常态防控和灾后疾病防控工作,在辉县市农村的父母家里进了水,老母亲病卧在床,他却没有时间回去处置。幸亏村“两委”闻讯,组织一帮年轻人将其老母亲抬到了地势较高的邻居家,把他老父亲也背了过去,才使刘尚军松了一口气。刘尚军除了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注意安全,实在抽不出时间回老家看望双亲。

参加各级疫情常态防控会议,参加灾后疾病控制工作会议,接待上级领导到市疾控中心指导工作,召开市疾控中心领导班子会部署工作,到基层疾控中心指导工作……刘尚军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手机更是24小时开机。

强将手下无弱兵。市疾控中心党政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新老员工勇于担当、辛勤工作,争先锋比奉献蔚然成风。

消杀科科长刘新生,已接近退休年龄,但工作劲头丝毫不减当年。洪涝灾害发生后,他不仅多次深入灾民安置点和农村养殖场附近,监测蚊蝇密度,而且写出两份调查报告,为灾区环境消杀起到了指导作用。

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科长于贺军、办公室副主任李翔,7月27日带领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到卫辉市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环境消杀,一天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消杀了10余个安置点环境。高温下连续作业,把电动喷雾机都“累”罢工了,让它凉了半个多小时,它才重新工作。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于贺军、李翔就又带着两个年轻人,到卫辉市唐庄镇灾民安置点开展环境消杀。

检验科主任马建敏、“80后”共产党员程栋和同事们,天天都有做不完的核酸检测,最多的一天做了1万多份,即使这样,两个人还忙里偷闲,加入到了救灾物资卸车的队伍中。

在救灾物资卸车的人群中,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市疾控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范雪洁流的汗不比男同志少,由于出力太大,消耗太多,她在那几天不得不改变了晚饭不吃馒头的习惯。

在救灾物资卸车的人群中,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不管是专家,还是后勤人员;不管是老同志,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都是奋勇向前,争先恐后搬卸物资。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即使在路上看见群众遇到困难,也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7月24日,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科科长韩作胜带领专家组完成对凤泉区的工作指导,在返程中看到救援队伍正通过皮划艇不断将救灾物资运到被洪水围困的村庄。韩作胜马上带领专家组加入物资搬运队伍中,蹚水将一箱箱生活必需品搬至船上,为营救受灾群众贡献一分疾控力量。

7月26日,李晓华带领冷藏车帮助卫辉市疾控中心转移疫苗。车子刚停稳,就看见一位才被冲锋舟从洪水中救出来的老大娘,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眼看就要晕倒。李晓华马上安排冷藏车把老大娘送到医院,使老大娘转危为安。

“双防控”高歌猛进,弘扬正能量和健康教育风生水起。

市疾控中心在引导基层疾控机构利用微信、报纸、广播、宣传单开展灾后防病和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积极撰稿、联系新闻媒体,宣传疾控工作人员立足本职、迎难而上,加班加点、积极奉献,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先进事迹,向社会普及健康知识和“双防控”指南。洪涝灾害发生以来,共编发工作简报19期,每日工作动态23期,微信公众号信息63篇。

《新乡日报》、新乡广播电视台多次报道市疾控中心“双防控”事迹;7月28日,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也报道了市疾控中心救灾防病工作中的感人事迹。

按照市卫健委的工作部署,市疾控中心印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口袋书”》,该书每套17册,涉及多个行业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近期,该书以电子版和纸质两种方式,向疫情常态防控领导部门、相关专家和基层疾控机构分发后,受到了普遍好评。

学党史锤炼党性,办实事服务民生。

市疾控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勠力同心,为确保“双防控”的最后胜利,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