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欢 丁艳冰 任霞 文/图
2021年的夏天,对于新医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与时间赛跑抗击内涝,与洪水较量拯救生命,与疫情战斗守护平安。为了每一天的宁静祥和,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每一次的危急时刻,他们从不缺席毫无保留。
执戈披甲战风雨,清流素心佑平安。无论是防汛救灾,还是家园重建,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术业专攻,新医人始终站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贡献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满腔热血,践行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秉持一颗红心,身披一袭洁白,擎起一片蔚蓝,护佑五彩家园。在今夏这场防汛救灾与疫情防控的双重阻击战,新乡医学院在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展现了一幅百年新医不负初心、迎难而上、大爱无疆的磅礴画卷。
“志愿红”
于洪流中挺立不屈
7月21日,暴雨袭城。
位于新乡东区的新乡医学院校园内水位不断上涨。新乡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校长任文杰时刻关注雨情,校领导坚守一线,党员干部随时待命,力保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
“我是党员,我们先上!”这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划破了校园的宁静。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党员抗汛救灾先锋队立刻成立,各部门协同合作,校园中人人都是志愿者。疏通排水管道、保障水电供应、调配生活物资、清理倒伏树木、排查风险隐患……新乡医学院从这刻开始,没有昼夜,不分你我。
21日晚,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彻夜未眠,顶着暴雨手工挖出7条泄洪沟,破除学校便道排水泄洪;研究生处与后勤部门紧急协调,专门调度一辆铲车源源不断为学生送去紧缺的矿泉水、泡面、面包以及火腿肠等物资;后勤、保卫等多部门联合,协调借用皮划艇、铲车等,搬运、分发沙袋和抽水泵等防汛排涝物资;全校师生扛沙袋封堵办公楼、地下室、车库、住宅楼入口处和渗水部位,用抽水泵抽排积水,巡视校内各处下水道并及时疏通淤积杂物,及时转移学生档案等宝贵资料……
学校西校区积水太深,学生宿舍断水停电,学校领导乘坐铲车赶去看望受困学生,并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还专门协调了发电机发电供同学们手机充电,确保学生和外界保持联系。随后,学校借调4辆大卡车救援,安全转移被困在西校区的300多名硕士研究生。
他们的名字或许从未人知,但他们的行为却令人敬佩。电工侯盛攀巡视学生公寓一配电柜时,手触柜门顿觉酸麻,为了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他快速做好处置。水工毕新科来往于南北校区巡视全校7个供水站,积水太深导致口袋里的手机都泡坏了,他却始终坚持处理各种险情,确保校内正常供水。后勤党支部预备党员裴玉军蹚水6公里,回老家关堤乡马堤村购置物品,同时发动各种关系调用一辆铲车,为学校实验室运送汽油、抽水泵、发电机等物资设备。
风停雨住后,党员干部、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开展灾后重建。抢修维护动力设备,迅速完成抽排积水、清污除积等工作,尽早实现学校通行、通电、通水;邀请专业公司开展全方位消杀作业,多措并举防治环境污染和灾后传染病滋生,快速恢复了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
“自救”是本能使然,“救他”是担当体现。那耀眼的新医“志愿红”,用沁入骨血的红色基因,用铭刻心灵的红色精神,在社区,在乡村,在洪水肆虐的险处,用血肉之躯为人民建起了阻挡洪水、疾病和疫情的坚实壁垒。
教务处外总实验室的马强老师第一时间加入市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队,作为负责人之一,他带领36名志愿者到全市开展灾后消杀工作;第一附属医院的周福军教授在医学院微信群里,组织捐款捐物,为卫辉受灾村镇提供免费的消毒液;第一、第三附属医院的多名住院医师积极投入到牧野湖的筑防护堤工作中去,与广大志愿者一起筑人墙、传沙袋。
向学校看齐,向老师看齐,新乡医学院的在校学生也积极奉献力量。法医学院2018级学生张金龙、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学生刘伟、第三临床学院2021届毕业生王寅林和金鑫等成立“新医民兵应急分队”,参与巡察水情、装填沙袋筑堤防洪、搬运救援物资等工作,每天劳动14个小时以上;基础医学院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孟孝文奋战在开封市尉氏县北康沟河的防汛救灾一线,每天要扛400多个沙袋;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韩克阳、张平洋、孙家官在洪水中解救受困群众,收到被救者的感谢信:“感谢你们,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彩虹,我们全家在感谢三位同学的同时,也感谢贵校为社会培养了有责任、有爱心的好学生!”
此外,新乡医学院的毕业生也在各自工作岗位和工作所在地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工作。该校2018届毕业生于逸飞7月20日在郑州地铁五号线的水灾现场,跪地6小时心肺复苏救助10余人。此后他了解到新乡灾情严重,将外界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母校。2021年应届毕业生、第三附属医院定向住培医师袁浩,加入社会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卫辉市防汛救灾、转运群众,收到了来自新乡市政府的感谢信。
“党旗下的宣誓、医学生宣言早已刻在心中,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冲在第一线!”语短情长,袁浩已然把自己对党对职业的忠诚融入到人生之中。
和袁浩一样,无数已经毕业的校友,为抗洪救灾工作提供帮助,为母校捐款捐物,他们用一颗红心,诠释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对母校的牵挂。
“天使白”
于危难时逆向而行
他们是纯粹的,圣洁的“天使白”。当患者有难时,白衣战士总是义无反顾逆向而行,把生命和希望带给他们,把安宁和平安带给他们。
7月26日,新乡医学院卫辉校区和第一附属医院上万人大转移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考验。
当时上午10时30分,由于卫辉市积水水位不断升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配电室出现积水倒灌,导致核心医疗区停电,近万名患者、家属和教职工学生被困。因暂时无法恢复正常供电,医院作出一个艰难而果断的选择——迅速转移全部患者。
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新乡医学院党委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自力更生奋起自救,迅速开展转移行动。党委书记陈建国,校长任文杰,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靳新峰,校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邵金远第一时间乘铲车到医院现场办公。在省卫健委、新乡市卫健委的协调下,解放军某部紧急出动100名官兵、60艘冲锋舟前来驰援;新乡市也派出公安特警120名前来参与救援。此外还有消防系统以及全国各地的多支救援队等帮助转移患者。
从15时30分到次日凌晨2时,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共安全转移住院患者2622名,其中危重症110人。同时还安全转移患者家属约5000人、周围群众2000余人、本科生及规培生1300余人。
眼前的这一幕,无论谁看到,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电梯无法使用,医护人员手抬肩背,将20多层高病房内的患者,从步梯一步步运下,骨外科病房护士李俊姗等医护人员因多次往返一度累到碱中毒晕厥;皮划艇侧翻,产科护理人员庞晓丹和高梦圆沉入水中,却踮起脚尖用双手竭力将婴儿托举在空中;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袁宇等多个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为了守护患者,宁可冒着生命危险最后一个撤离……
医护人员中有的家里遭受洪灾无暇顾及,却全力和接收转移患者的医院无缝衔接治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有的家人孩子无人照管,却通过各种途径安抚并消除患者心中焦虑,始终和患者心连心。
7月29日上午,新乡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副市长李瑞霞等人来到医院慰问转移患者,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也携带着医院准备的生活必需品进入病区,把物品一一发放给大家。
血浓于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使留守人员及前线救灾人员能够吃上新鲜食物,29日夜晚,该院营养科组织人员连夜加班,蒸制了馒头800个、包子300个,制作小菜若干份,协调人员、车辆进行配送,为兄弟单位送去热乎的饭菜。
该校第三附属医院为新乡市区接收此次转运患者的5家医院之一。接到紧急通知后,医院周密部署,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医护人员在得知转运患者的消息后,踊跃报名参战。为了能与转移救护车无缝连接,医院开辟了急诊科和病房楼两个转运通道,所有参加转运的医生护士严阵以待,确保能够快速、顺利交接转运来的患者。
当前郑州新冠肺炎疫情紧张,战“疫”号角再次吹响。8月5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响应号召,抽调28名医护人员火速出发、驰援郑州,进驻郑州第六人民医院开展疫情防控救护工作。其中2名医护队员曾作为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
受疫情的影响,新乡市基层流行病调查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困境。受卫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援助邀请,8月11日下午,学校公共卫生学院与研究生处联合派出的16名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组成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调查指导队,朝着疫情防控一线出发,协助指导基层开展流调工作,更加科学、精准服务疫情防控。8月12日下午,应新乡市卫健委之托,学校再次派出4名公卫专业研究生前往平原示范区协助指导流调工作。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高温下从早到晚忙不停,从8月11日到13日,三所附属医院的数百名医护人员,在市区、长垣市、卫辉市配合开展全员核酸采集工作,为新乡市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社会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一次次逆向而行,用家国情怀,用医者仁心,用“天使白”的芳华书写着无悔的付出。
“守护蓝”
于无声处真情奉献
如大海般深沉,若天空般辽阔。蓝色是恬静,是安宁,代表着守护者的颜色,也是新乡医学院为人民群众真情奉献绘就的亮丽色彩。
这是个不眠之夜。7月28日晚,新乡医学院接到任务,需要安置卫辉市上乐村镇的受灾群众近2000人。时间紧、任务重,全校师生志愿者挺身而出,打扫场地、搬运物资、接收群众、发放席被、分发早餐……从当晚10时一直忙碌到次日早10时,连夜接收并妥善安置好2000名受灾群众。为了让安置群众吃好住好,近1600名学生发扬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48小时内为受灾群众腾出了条件较好的宿舍。
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到宿舍、食堂等地察看指导,要求学校各部门全力以赴,为群众提供周到温暖的服务。该校对宿舍进行清扫和消杀、连夜加装空调;免费开放公共浴室;确保网络通信畅通稳定;准时足量提供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设置临时医疗点,医务工作者24小时轮班值守;对安置群众全员进行核酸检测……竭尽全力为受灾群众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在关键时候以实际行动彰显新医担当。
8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赴新乡市指导灾后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来到新乡医学院卫辉市受灾群众安置点实地调研,转达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干部群众的慰问,鼓励大家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坚定信心,早日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8月8日,新乡医学院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返回家乡、重建家园。而早在群众返乡的几天前,新乡医学院的教职工已经先一步到达受灾群众的家乡——卫辉市上乐村镇。学校领导专程到西沿村展开灾后重建调研,并为群众送去发电机、饮用水、食品、消毒液、生活用品等物资。牛军伟、王寅彪、刘广勋3名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驻西沿村帮助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帮扶工作。学校还派出4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带着铲车、垃圾清运车等,在西沿村开展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疫情防控等工作。
帮在实处,扶在心中。8月12日至15日,党委书记陈建国、校长任文杰、党委副书记郝红军等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到西沿村调研灾后重建工作,并将广大教职工爱心捐赠的23万余元钱和8000余件衣物、被褥以及生活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学校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将新医人的为民情怀传承发扬下去,全力以赴做好西沿村灾后重建帮扶工作,和群众一起重建美好家园。”陈建国说。
从校内安置和服务受灾群众,到入村帮扶受灾群众重建家园,新乡医学院始终能够一往无前、担负使命、将爱心和温暖传递下去。
即便是在遭受洪灾、身处困顿之地之时,既是师者又是医者的他们依然为社会承担高校的责任。在新乡市和卫辉市遭受灾情的第一时间,该校三所附属医院抽调100多名医护人员、派出20多支紧急救援医疗服务队,奔赴防汛救灾一线和安置点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第一附属医院成立紧急医学救援队,奔赴7个卫辉汛期安置点开展灾后医疗保障工作,为3800名群众提供健康保障。第二附属医院组织精神卫生专家赴卫辉市对参加救援的消防官兵和受灾群众进行现场心理援助,组织专家编写了《河南省防汛救灾相关心理应对手册》《河南暴雨洪灾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导手册(试行)》等,并依托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免费开放线上心理咨询端口,咨询专家24小时在线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对一心理援助(免费心理援助热线:0373—7095888)。第三附属医院紧急抽调32人组建5支救援队,奔赴共产主义大桥救援点、新中大道汛期安置点等地参与医疗救助工作,为约2500名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还抽调人员、组建队伍,到新乡医学院受灾群众安置点为近2000名群众和数千名师生志愿者、教职工做核酸检测。
新乡医学院有16名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均为博士)被市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指派为防控专家指导组成员,其中2名担任副组长,从8月8日起参加指导新乡市各县(市、区)新冠肺炎流调溯源、疫情防控、灾后防病以及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等工作。
从“志愿红”到“天使白”到“守护蓝”,朴实无华、脚踏实地、胸怀大爱的新医人,在大灾大疫面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确保校园稳定和师生平安,全心全意为社会为群众作出贡献,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抗击洪涝灾害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目前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等任务压力叠加的关键时期,新乡医学院要求全校教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必胜信心,扛牢责任担当,继续发扬抗汛救灾工作中的精神,持之以恒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成效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开展,为学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