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康 文/图
2021年的夏天,注定是一个被铭记的季节。进入7月份以来,特大暴雨来袭,田园家园被毁,在危难来临之际,党和政府迅速组织人民群众防汛救灾,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无情人有情,守望相助暖人心。灾难发生后,新乡市实验小学立即行动起来,受政府指派成为转移群众安置点。接到任务以来,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凝心聚力,为转移群众提供了从生活保障到精神呵护的全方位服务,让安置点变得温暖如家。
组织有力 党员发力
对于转移群众安置工作,新乡市实验小学领导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在书记、校长王立康的带领下,第一时间成立了转移群众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按照分工充实到工作联络小组、安置服务小组、物资调配小组、生活保障小组、安全保卫小组、宣传上报小组6个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各个小组每天及时召开碰头会,对当天的安置工作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安置方案,细化安置流程,力求将安置工作做细做好。
7月27日,学校接收了第一批转移群众,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4个月。其中一人行动不便瘫痪在床,一人腿部受伤打着石膏,两人都是从救援队的车上被抬了下来。学校志愿者(老师)积极联系医务人员为他们换药治疗。
学校充分发挥“徽光先锋队”先锋作用,党员教师冲锋在前,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展现了整个团队“通达博雅、允公允能”的精神风貌。教师志愿者们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全天候24小时轮流值班,做好细节,用心安排好每一顿饭菜,照顾好每一名群众的生活,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群众对学校的照顾非常满意。
保障安全 美化环境
2
学校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肆虐多日的暴雨暂停后,学校“徽光先锋队”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做好抢险和防疫工作。大雨冲刷过后的街道、校园存在不少淤泥、垃圾等,教室有很多积水,“徽光先锋队”队员拿起铁锹、扫把,到校园内进行清扫,并进行雨后消杀,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
当转移群众到来后,每天对所有转移群众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同时,严格做好日常消杀工作,有效降低蚊、蝇等病媒生物密度,保护转移群众身体健康。学校还请来社区医务工作者培训消毒液配比及注意事项,指导志愿者对餐厅、宿舍、桌凳、地面、门把手等进行仔细消杀。
抗洪救援还在进行,疫情防控形势再遇升级。学校领导第一时间请来医护人员为转移群众以及教师志愿者免费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寝室、餐厅、卫生间、公共活动区域都加派教师志愿者,增加消杀次数,保证清洁和消杀效果。
服务群众 排忧解难
3
学校处处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转移群众到达学校后,教师志愿者对群众进行详细信息登记,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的安全。对于确实要投亲靠友的,学校留下了详细的联系方式;在安排宿舍时,学校尽可能照顾体弱多病、年迈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优先安排这些群众住在离洗漱间最近的宿舍;群众们安置后,学校及时联系医疗保障人员,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经过与学校对面的水立方澡堂积极沟通,每天安排群众就近到澡堂洗澡。
学校邀请“世蕊”爱心团队、新乡电大的“三叶草”志愿服务队到学校为群众免费理发,给群众送来了实实在在的关爱,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通过多方协调,学校还邀请了新乡小刘先医院和上海新瑞爱中医慈善之家组成的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来到学校义务为群众诊治,发放药物,并且熬制贴心的“防疫茶”,为转移群众送来了健康和安心。
保障供应 传递关怀
4
风雨无情,人间有爱。为了确保转移群众能够安心生活,学校积极进行物资筹备,物资供应充足。既有来自省内外的无私援助,也有来自学校家长、学生捐助的物资:山东爱心人士送来早上5点多刚蒸好的一车馒头,南京农业大学送来一车鸭血粉丝汤,壹基金王一博肖战粉丝团送来洗漱用品,新疆爱心人士驱车几千里送来馕、方便面,还有来自杭州的新鲜蔬菜等。
学校热心家长和学生络绎不绝地送来了各种生活用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家乡,奉献爱心,展现了实小人的爱心和担当。
学校还对物资进行细致分类并入库,保证所有的爱心物资都能够用到转移群众身上,让每一份捐赠物资都能够物尽其用。在配餐方面,学校克服种种困难,保证群众每天三顿饭,每顿都能吃上热乎饭,另外还有两次加餐,每人每天至少一个鸡蛋、一盒奶、一份水果,群众吃在嘴里,甜在心中。
关注心理 提升品质
5
实小志愿团队不仅保障了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还联合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力量,积极发挥学校作为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对转移群众的心理和精神进行双重关爱。每天的值班老师都会与群众谈心拉家常,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安抚群众情绪。
每天清早6点多,转移群众在“世蕊”爱心团队和新乡市太极拳协会的精心组织下,练起了的太极拳,身心得到放松。转移群众感动满满,一起拍着手情不自禁唱起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校领导专门请来延津县清华园张彦娟老师,向群众分享自家儿子考上名校的经验,并领着孩子们诵读《弟子规》,通俗易懂的唱词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传承经典。学校还请来新乡市传统文化协会的专家孙敬翔教授为转移群众开展讲座《幸福人生》,孙敬翔激情洋溢,讲座内容充满了正能量,现场掌声不断,赢得了转移群众的啧啧称赞。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新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新老师”志愿者到学校给转移群众中6岁~18岁的孩子进行了心理疏导。通过引导孩子们团体辅导游戏,让孩子们体悟到战胜磨难会让自身变得更强大;通过带领孩子们体验沙盘团体游戏,共同创作沙盘作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的家》,引导孩子们体会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
暖心叮咛 助力重建
6
8月4日上午,学校安置点送走了最后一批转移群众。在群众返乡之前,王立康校长再三询问转移群众的困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副校长宋薇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反复交代安全和疫情期间的注意事项。学校为转移群众发放了疫情防控用品、被褥、衣物、食品等,帮助群众联系了返乡车辆,“徽光先锋队”的教师志愿者帮着搬运、装车。离别时刻,群众动情地说:“在这里住得好吃得好,校领导也非常好,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感谢党,感谢政府!”
送走了安置群众,学校帮扶群众的脚步没有停歇,又火速奔赴卫辉市助力灾后重建。8月7日,王立康校长带领“徽光先锋队”赶赴卫辉市开展灾后重建。王立康校长带领大家从北到南逐段清理着后营街,大家干劲十足。8月8日,学校再次前往卫辉市后营街,使用多辆专业消杀车,对分包点进行84消毒以及蚊虫消杀,将防疫消杀工作做实做细。
风雨同舟克时艰,守望相助传温暖。学校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受到了转移群众的高度评价。新乡市实验小学会继续坚守社会责任,一如既往地用真心真情,打造优质服务,践行实小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无微不至的关爱,展现新乡教育人的铁肩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