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8月9日 星期

共克风雨 电亮牧野
——国网新乡供电公司“7·21”抗洪抢险保供电事迹综述
7月28日,组织人员力量为宝龙国际小区提供应急电源。
陈云东 摄
8月2日,抢修人员在卫辉市豫商广场为变压器接线。
何书乾 摄
8月2日,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卫辉市开展保电工作。
陈云东 摄
8月3日,抢修人员对汲后线架设10千伏电缆临时连接供电。 靳运东 摄
7月21日,抢修人员在滨大线西圪垱处理东公变低压线路故障。 任会齐 摄
7月21日,抢修人员在II滨胜线开展钟鼓楼分接箱抢修。 张虹 摄
7月31日,抢修人员对110千伏汲县变10千伏汲1出线进行故障排查。 毛二鹏 摄
8月3日,抢修人员乘坐皮划艇对受损线路和供电设备进行更换架设。 靳运东 摄
7月31日,为卫河大堤提供应急电源。 陈璞 摄

7月17日至22日,新乡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史上最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965.5毫米。特别是7月21日2小时降雨量达267.4毫米,超过郑州2小时最大降雨量。受此影响,新乡市区及部分县域出现严重内涝,同时叠加辉县市、卫辉市山洪暴发及卫河行洪,对电力设备及生产生活用电产生严重冲击。

雨!

暴雨!

特大暴雨!

7月,一场极端降雨袭新。城市内涝,山洪暴发,新乡成了一片泽国;变电站停运,居民小区停电,新乡的夜灯火阑珊。

电网告急!供电告急!倾城暴雨中,国网新乡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国家电网9支省级电力支援队和11支省内电力支援队紧急驰援,5000余名电力员工直面风雨却无惧风雨,防大汛、急抢险、保供电,在一次次涉水逆行的抢修中,在一趟趟义无反顾的送电中,在一个个彻夜未眠的值守中,在一声声坚定无疑的回答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铿锵誓言。

守网行动,同心协力一盘棋

7月22日,110千伏朱庄变,经过5个小时的抽水排涝,恢复供电;

7月23日,110 千伏李固变,经过18个小时的抢修抢险,恢复供电;

7月24日,110 千伏百泉变,经过16个小时的清淤烘干,恢复供电;

7月27日,110千伏王村变,经过19个小时的连续排水,恢复供电;

7月30日,110千伏牧野变,经过40小时的“换心术”,恢复供电;

7月31日凌晨1时,110千伏汲县变经过36小时抢修奋战,恢复供电;

……

“抢修场就是为民服务的主战场,是学史力行的检阅场。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全力做好全网抢修复电,争取让群众早日恢复用电。”在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该公司总经理郭强看着受灾变电站指示灯再次亮起,严肃的神情丝毫没有放松。

水退人进电通。防汛抢险打响的第一枪,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全体员工就默默承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必定严防死守、全力以赴、不负使命。

面对突破历史极值的强降雨天气,面对山洪暴发和卫河漫溢的艰难境况,一场“守网行动”在新乡供电系统拉开。在应对暴雨山洪中,市、县供电公司一盘棋,齐心协力确保了220千伏卫辉变、新乡变、秋山变等汛情严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实现了220千伏变电站无强迫停运。

然而,守得住是职责、是使命,守不住是痛心、是无奈。

“守了两天还是没守住,心里很焦虑也很难过。”7月23日21时43分,因积水深达1.5米,110千伏牧野变被迫停运,运维人员刘远说他永远忘不了变电站停运那一刻的无奈。但随即他话锋一转,“遇到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去应对,而不是一味自怨自艾。”

他们紧急制订工作方案,一边调度抽水泵加快排水速度,一边向上级请求支援,最大程度缩短牧野变停运时限。7月28日,牧野变积水排出,一个“大块头”也缓缓驶入。这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支援的车载变压器,容量达4万千伏安,可实现随到随接随用,快速恢复供电。

“我们现在相当于给牧野变加装了一套体外动力系统,保证了变电站能够暂时正常运行,抢修时长可以从7天以上压缩至2天以内。”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秦晓军说。

物资到位,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运维、检修专业人员昼夜不休,快速投入到接线、试验、调试的“车轮战”阶段。经过40个小时紧张作业,车载“大块头”嗡嗡转起来,牧野变恢复带电运行,高铁新乡东站等重要客户恢复双电源保障,其供电居民用户家中也次第亮灯。

7月31日,随着汲县变的抢修送电,新乡境内所有变电站全部恢复供电,牧野大地在一点一点恢复如常。

千人“巷战”,不辱使命一条心

如果说“守网行动”是一场人与自然的一次抵抗,那么,在新乡各条小巷子里发生的抢修故事,便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关爱和温暖。

7月23日,天气放晴,积水稍退,三伏天热浪袭来。国网新乡供电公司迅速成立城区、东区、郊区3个洪灾抢修指挥部,迅速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及外部支援单位共计1000余人,拉开了配网抢修的攻坚战。

城区供电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现场抢修人员陈平介绍,在洪门社区抢修时,三伏天热浪袭来,抢修人员刚开始搬卸物资,衣服便已经湿透。由于洪门社区内部的电力设施都在地下室楼梯拐角处,地面积水未干,泥泞湿滑,空间狭小闷热。抢修人员两人一组,靠着头灯清泥污、擦拭烘干、做电气试验、判断故障……维修一个开关柜就需要两个多小时。

“小区已经停电几天,刚开始还担心居民会不理解,到了之后才知道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陈平讲道,“居民看到我们的抢修车进去,主动把我们带到小区配电室,送水、送瓜、鼓掌感谢,让我非常感动。”

过程艰辛,但结局温暖。新乡市区配网“巷战”的同时,此次洪水重灾区卫辉的灯光,也在次第亮起。

“没水、没网络、没有电梯,停电了才知道电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重要。”7月28日,卫辉市居民小区帕堤欧第一个恢复供电,小区居民胡大姐说,“将心比心,看着抢修人员为了给我们送电这么辛苦,我们心里只有感谢、感恩。”

当为帕堤欧小区铺设电缆时,胡大姐号召小区群众一起加入搬运电缆的队伍。供电员工和小区群众交替向前,依次用肩膀扛起比胳膊还粗的电缆,一个接一个往前走。大家在互相鼓劲中,排起了长龙,电缆也顺着大家的力量向配电房延伸。

“我们按照‘先复电、后抢修’的原则,提前制订临时供电方案,调配抢险物资,确保抢修工作有序推进。只要我们与群众一条心,就没有打不赢的硬仗、啃不下的硬骨头。”国网卫辉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刘峰说。截至8月3日,卫辉城区55个小区、17个重点用户以及安都、太公泉等受灾乡镇抢修复电已基本完成。

灾后重建、抢修保供电的攻坚战还没有打完,一盘饺子、一碗胡辣汤、一张告白书、一次鞠躬致谢、一张合影……这样的故事每天都还在上演。新乡华天公馆的小区居民,与前来支援的电力抢修人员成了微信好友,相信这份因电结缘的友谊,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淬炼初心,心中飘扬一面旗

“我是党员,让我上!”“让我去最艰苦的抢修地点,我是党员。”……在大汛大难面前,国网新乡供电公司3000余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起,成为一线抗洪保供电的攻坚力量,让党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这次抗洪抢险保供电中,检验了我们的党员队伍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锐队伍,为了家园建设不叫苦、不退缩,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赵罡在得知抢修员工晕倒在工作现场时,一边紧急赶往现场一边感慨道。

是的,党员身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干的时候彰显出来的。

7月20日,新乡市重要防汛河段、豫北地区玉河、百泉河等6条泄洪水流交汇的共产主义渠合河段超出预警水位,需要立即在大堤架设照明线路。

此刻已是大雨如注。新乡合河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张志永毅然扛起党旗,组织了50名施工人员急赴大堤。大雨中,大堤被冲刷得泥泞难行,车辆无法通行。大家肩扛手提着绝缘线、应急照明灯等物资,在大堤上紧张有序展开架线、接灯工作。经过3个小时的雨中作业,共在大堤上架设照明线路4000米,配备发电机5台,安装照明应急灯80余盏。

“党旗在,党员就在。”张志永一句话简单明了。“群众需要,党员就在。”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卫辉市供电公司卫南供电所所长翟景亮的一句话,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卫辉一中新校区是新乡市首批撤离群众安置点,学校把一栋3层食堂改造成了临时宿舍。但由于食堂刚建成还未装修,电源布点较少,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在向学校电工了解情况后,翟景亮和同事认真检查了已有线路,并通过一个电源点多出引线的方式,使电源布点合理,增加照明灯口、照明设备和插线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连续工作,他们最终在当晚10时30分将安置点内40余盏顶灯、插线板全部装好。安置点瞬间明亮起来。7月24日零时,仅仅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新乡市首批受灾群众安置点全部通电。在这场光明保卫战中,供电员工用实际行动点亮了洪水之中的一个个“方舟”。

深夜为客户送电抢修却顾不上自己家的电,摸黑进入刚排过水的泥泞的地下室为居民抢修送电,跳入齐腰深的水里查看变电站设备状况,三天两夜不眠不休接打电话2000多分钟……这样的“红”力量还有很多。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将继续发扬“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电网铁军精神,奋战在灾后抢修第一线,将点点“红”汇聚起来,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史辛琳 张玉菡 张文哲 冯楠)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