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8月6日 星期

越是艰险越向前
——卫辉市消防救援大队抢险救援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翟京元

这是一次极为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这是一次绝无前例的大规模紧急救援。

7月17日至22日,我市遭遇连续强降雨,受此轮强降雨影响,卫辉市成为全市受灾县(市、区)中的重中之重。危急时刻,卫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派卫辉市消防救援大队全权负责群众转移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这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卫辉市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尽锐出战,连续数日不眠不休,投入作战人次5000余人次,成功转移受灾群众1万余人,抢救保护重要物资2000余万元,保护转移重要档案资料5000余份。

经过连续多日的抢险救援,卫辉市消防救援大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淬炼了军魂意志,捍卫了人民利益。

忠诚向党 尽锐出战

7月19日之后的几天里,卫辉受淹,城市街道一片汪洋,20.4万群众急需转移,城市安全和救援行动危机重重。

卫辉市消防救援大队迅速成立一支6人的党员突击队,赶赴受灾群众最需要、受灾区域最危险、转移难度最大的一线开展救援。

救援前期,外部救援力量还没有到达,仅有20名队员的中队转移群众任务异常艰巨,全体队员24小时不间断开展救援,“消防橙”成为群众最值得信赖的依靠。当时,中队长李雨的手机号已经公布给广大群众,他的手机成为营救群众的生命热线。

面对一个个求助信息,李雨没有片刻休息,他带领队员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求助群众面前。“老百姓在水里泡着,随时有生命危险,这就是无声的命令。”在救援高峰期,他们每天休息不到一个小时。

“等等我,马上就来!”卫辉市上乐村镇前稻香村、后稻香村遭遇洪水,农田淹没,道路迷航,手机信号微弱,指导员张吉旺带领新乡市区4支队伍火速支援。凭借经验和向导指引,他和队员开动橡皮艇,第一时间转移群众,在连续奋战18个小时后,才吃上第一口馒头。

“叔叔,谢谢您!”这是城区一名被救女孩发给消防队员的手机短信。27日凌晨1时许,中队接到求助信息,队员们在黑夜中凭借手电的光线,在一个偏僻的胡同里找到求援人,将这一家老小转移到安全地带。次日下午,这户人家6岁的女儿发来“已到达”“已安全”“谢谢”的短信,正是一条条这样的短信,给了队员们莫大的慰藉。

“还有人吗?”无论在哪里,伴随着大喇叭的喊话,口哨成为消防队员解救被困群众的生命之哨。

在重大危急时刻、险要关头,以党员为先锋的全体队员挺身而出,向险而行。连续多日奋战,所有队员都晒脱了一层皮,嗓子喊哑了,双眼熬满了血丝,最终,是信念和意志,帮助他们战胜了肆虐的“洪魔”。

榜样力量 冲锋在前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在整个抢险救援工作中,全体消防队员坚守一线,轻伤不下火线,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典型人物。

一级消防士、现任比干大道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代德志,自7月5日以来,一直在队上值勤、救援。7月26日,卫辉市城区被淹,包括代德志住在城区翡翠城一楼的家,家中一家老小五六口人急需营救,但是,家人没有给他打过一次电话。此时,代德志已经投入到紧张的转移群众工作中,他数次路过小区门口而不入。年幼的孩子在视频中看到爸爸在转移群众时怀中抱着的陌生儿童,问他:“爸爸,你为什么抱着别人家的孩子?”代德志对儿子说:“儿子,因为我身上穿着这身衣服。”直到现在,已经24天了,他还没有回家去看一看。

站长刘聪聪、消防队员路佳,由于长时间暴晒,手臂、肩膀全部起泡脱皮,他们没有说过一次累,以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守在救援一线。

消防队员景磊在救灾期间连续作战,多次深入危险区域开展救援。在顿坊店前稻香村时,他一人连续往返多次将12名受灾群众背出,成为支队火线入党的第一批人员。

比干大道消防救援站一班班长高向阳,在连续8天的救援中,共驾驶冲锋舟120余小时、参与救援160余次,将1500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到安置点,输送物资若干,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被群众和队员称为“生命舵手”。

中队长李雨,灾情期间调度指挥民间救援力量60余家,指导民间各类救援组织开展营救次数3000余次,成功转移营救受灾群众2万余人。

党委副书记、大队长朱道奎,既是工作的执行传达者,又是防汛救灾任务的指挥者。7月24日、25日,朱道奎持续奋战两天两夜没有休息,身心超负荷运转,一度出现晕厥现象,稍作休息重新投入战斗。救援工作处在紧要关头时,他接到家中电话,先是母亲突发右髌骨骨折住院,后是父亲因颈腰综合征等病症住院,他的心情无比沉重,但一刻没有停下手中的抢险救灾任务。 (下转第二版)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