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京元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难在哪里?说到底,难在落实上。
近日,市“万人助万企”工作组在调研时了解到,位于卫辉市的河南熔金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急需80亩建设用地,用于新上年产2.5万吨新型不定形材料项目。企业的企盼就是工作组的任务,工作组及时和卫辉市沟通协调,仅用6个工作日,就形成会议决议,一举解决了项目开工前期用地手续多、周期长、审批难等问题。
此次“万人助万企”活动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家武介绍,自6月份以来,我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市直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工作专班成员的5个工作专班,以及15个专门工作组,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迄今,工作组走访调研400余家企业,收集到730个问题,其中对企业反映的个性问题,要求能现场解决的,现场帮助解决;能属地解决的,落实属地责任,就地解决到位。
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获得的是民心,提升的是营商环境。工作组在封丘县调研时,个别司机反映,有的工业园区对大货车随意限行,给公路运输造成很大不便。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得知这个情况后,工作组迅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立即取消有关路段限行规定,受到了司机们的好评。
“对企业反映突出的共性问题,要坚持系统思维,进行顶层设计,提出解决方案。”杜家武说。类似的共性问题,还有企业反映的开辟上市绿色通道问题,为此,我市出台《新乡市“登顶太行”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通过上市工作推进会以及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先后为瑞丰新材协调解决土地手续及环保问题,为拓新药业解决历史沿革及厂区搬迁问题,为科隆新能源解决环保及合规证明问题。
据介绍,此次“万人助万企”活动把“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率”作为衡量活动开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在调研过程中,建立问题收集—问题分解—问题研究处置—解决反馈—督导考评等机制,形成企业问题解决工作闭环,确保所有问题实现销号清零。
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工作组加快调研,听取诉求,梳理问题,在全市形成了个性问题因企施策、共性问题成批化解、疑难问题专题协调的工作格局,打造了良好的企业和产业发展生态,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正在根据省里提出的“五项任务”,安排专班推进落实。落实惠企政策,出台八项生态环境支持措施,安排专人分领域组织政策宣讲,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使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手中。
强化要素保障,召开银企恳谈会,搭建银企沟通对接桥梁,8家银行与22家企业签约意向资金达9.04亿元。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挖掘存量潜力,“指标跟着项目走”,统筹有限资源保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完善柔性引才机制,为企业用工和求职人员搭建对接平台。推动企业创新,将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搭建一流创新平台。防范企业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优化政务环境方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全市第一家“办不成事”窗口,专解“疑难杂症”,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