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蕾舞是一项历史悠久、科学严谨的艺术。因其严苛的审美观,包括身体比例要求和身体韧带等方面的标准,制约了大多数人想成为一名职业芭蕾舞者的愿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根据芭蕾舞先驱们数百年来传下来的实践经验来看,现如今的芭蕾舞教学方法越来越完善了。无论学习者先天条件的好与差,只要具有热爱芭蕾舞的动力与热情,通过后天对芭蕾舞的正确学习和科学练习,都能达到对自身先天条件的改变,从而实现成为一名职业芭蕾舞者的愿望。
外开意识的养成
一名芭蕾舞学习者,要想使自己的舞蹈动作具有真正形态上的线条美,必须达到将双腿从胯关节开始至完全打开的程度。芭蕾舞是美感与技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一位优秀的芭蕾舞者,通过对芭蕾舞日常基训的学习,会逐渐学会调整人体骨骼自然位置的角度,达到从容控制肢体的程度,从而更好地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优美舒展的舞姿。
外开的学习方法
无论男生或是女生,当他们在芭蕾舞训练中还不能够自如掌控并维持自己正确的直立姿势之前,外开的程度,应该严格根据自身身体能力的大小,将整条腿从胯关节开始向旁打开的同时保持后背正直而双脚没有发生任何的转动,或是骨盆没有由于所谓的夹紧尾骨而用向前推来加以控制。这个动作,如果做得不正确,就会引起腹部肌肉和臀大肌产生持续的紧张和僵硬感,这就是错误的转开方法,对之后完成更大难度的动作造成了阻碍。笔者认为,在学习芭蕾舞的初级阶段,教会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外开而且不引起紧张感和强制性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紧张感和强制性在以后长久的训练中很容易影响到骶骨区域甚至髌骨和踝骨区域,从而带来伤病。所以,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足够的转开控制力和一种深入骨髓的外开意识时,不能着急做一些身体无法负荷的动作。
外开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芭蕾舞的基础训练非常重要。在中学低年级时,首先,授课教师应该为学生梳理清楚身体的每个区域运动是由哪些小肌肉群控制的;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示范如何正确运用身体的骨骼走向;最后,通过一些额外的辅助训练加强这些区域的外开度与力量等。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确了解自己身体的结构与发力意识,再加上辅助训练,达到一定的外开度与力量性,此时的身体将不再是酸痛、紧张、费力的状态,而是轻松、享受,有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舞动。
肌肉在外开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芭蕾舞真正的外开并不是人体骨骼的转开,因为人体长成的骨骼硬度和骨盆前倾的角度等,都是已经定型的,很难通过后天的训练完全将其矫正到一种理想状态。此时,身体条件受限的学生也不是没有希望了,笔者通过多年的芭蕾舞学习,并结合运动力学和解剖学理论认为,在芭蕾舞训练中掌握外开能力最主要的控制因素其实是人体的肌肉。缺乏外开能力的主要因素不全是因为骨盆的骨骼构造或胯关节的韧带长短,其根本原因是一些关于外开的肌肉力量未被训练到。
经过长年的训练,还是会有一些芭蕾舞者未能达到芭蕾舞要求的外开能力,尽管他们也经过了同样的训练时长,甚至下更多的功夫在课堂上训练关节的灵活能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如果需要向外转动的胯部的部分重要肌肉未得到充分训练,那么臀部和大腿后侧就会产生丰厚的脂肪(尤其是处在发育过程中的女生),导致肌肉状态不能得到充分调动,活动能力变差,在训练中肌肉无法产生足够转开的力量。
结语
外开是芭蕾舞严谨科学的审美样式与规训要求。作为一名参与芭蕾舞训练的学习者,必须强化自身对外开意识的科学了解与运用正确肌肉达到外开的发力意识。人体骨骼的自然位置是天然形成的,通过训练往往很难达到完全改变骨骼位置的效果,所以,本文重在强调受训者可以通过一些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练习,逐渐加深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最终达到灵活控制身体幅度、运用肌肉力量科学训练的目的。 (武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