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军旗
小桥流水,尚书故里,宋韵之风。踏进官路西村,犹如置身江南水乡。
有着3000多口人的官路西村,扼守长垣市丁栾镇南大门,紧邻菏宝高速。
400多年前,从这里走出了尚书崔景荣。40多年前,长垣市第一只棉签、第一个口罩、第一件手术衣,均从这里走向世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官路西村走在时代前列。
2017年12月,长垣市率先推行宅基地改革,官路西村积极响应。任何一项改革,都并非易事,都是要触及利益的事儿。按照“宅改”原则,超占的要交使用费,长期废弃不用的应腾退。起初,在官路西,各种阻力也不小。
“群众要的是公平,盼的是发展。只要干部带头,工作做到家,啥事儿都好办。”村党支部书记崔军涛认为。
崔军涛带头把自家的老院子改建成开放式民宿。目前,村里已建成4处,吸引外地客商、卫材业务员入住,一点儿也不逊色宾馆酒店。村党支部委员崔广林第一个腾退了老房子,作为村里的招商运营中心。
村民崔进才的老院子有310平方米,腾退出来后做什么?村“两委”召集群众开会,动了一番心思。有人说,咱村是有名的卫材之村,倒不如就地建个馆,以鉴史明今、忆苦思甜。
“好主意!”经修葺打理,旧房子变成古色古香的的博物馆(村史馆),成为官路西村一大景点。村“两委”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大展架,记录原户主的信息。
得风气之先的官路西人,昔日走南闯北打拼事业,如今,很多人都在城里买房置业。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