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麦到小满日夜黄,芒种前后机收忙。6月1日上午,“中国第一麦”麦乡延津喜开第一镰。
在榆林乡袁河村袁和森家的麦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往来穿梭,随着收割机轰隆隆地驶过,金色麦粒从机仓门倾泻而下。袁和森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小麦长势比往年要好,非常庆幸前几天的天灾没有波及俺这儿,虽然春天时候发生了一些病虫害,但由于防治及时,收成比往年还好。”
麦浪翻滚,金穗飘香,田野里呈现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袁河村由于地处黄河故道,土壤、气候、水文等条件具有适宜的天然优势,小麦成熟要稍早于该县其他乡镇,多年来,延津麦收第一镰基本上都在这里开镰。来自榆林乡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袁治付说,近年来,延津县麦收第一镰都是由他来完成(如图)。这位经验老道的农机手,被当地群众调侃为“中国第一麦”的“第一镰刀手”。早在一周前,袁治付就着手检修机器、更换零配件,确保收割机运转安全,为麦收作足了准备。当天上午,他收割了60多亩小麦。
记者从县农业农村局获悉,由于农田环境稍有差异,当天的收割仅限于沙质土壤麦田。6月3日前后,全县开始大规模收割,收割周期为一周。据了解,延津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100万亩,目前,县农机部门已组织本地收割机1700余台,引进外地收割机300余台,确保全县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5%以上。
(赵平艳 高一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