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旭 文/图
2020年,市工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高目标、严管理、重实干”,积极践行“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信理念,克服疫情重重困难,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高质量,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物资,科学有序推动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以专业园区建设、大企业(集团)培育、“三大改造”等为重点,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得到了市委书记张国伟、市长王登喜、副市长祁文华等多位市领导的批示肯定。
2020年,市工信局共为我市争取国家级荣誉2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市、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省级荣誉6项,并获得市级荣誉14项;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级荣誉28项、省级荣誉122项,争取省级以上资金1.5亿元;所负责的26项工作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8项工作居全省第1位。
市委书记张国伟批示:我市工信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多项工作争先出彩,总体工作居于全省第一方阵的前列,应予肯定表扬。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持续加压奋进,为我市整体工作始终处于第一方阵作出更大贡献。
市长王登喜批示:2020年,市工信局认真履职、奋勇争先,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大力实施“三大改造”,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方面,厚植了高质量发展载体,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成功争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等多项荣誉,实现了“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单项争第一、整体上台阶”的目标。取得的成绩应予充分肯定。谨向工业和信息化战线的同志们表示祝贺!新的一年,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实干争先,始终保持工作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十四五”工业强市建设新征程,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乡绚丽篇章再立新功。
副市长祁文华批示:2020年,市工信系统坚持“高目标、严管理、重实干”,全力打好抗疫物资保障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两场硬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两大攻坚”,积极主动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极不寻常的特殊年份,取得了极不寻常的特殊成绩,工业经济发展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值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全市工信系统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为建设“六个新乡”,整体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业经济恢复至全省第一方阵
工业生产迅速回升。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5.3%提升至全年的5.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大幅回暖。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5%,高于上半年15.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利润同比增长1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
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有力
作为全市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市工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第一时间全员行动,特别是派出15名同志,长驻长垣市2个月至3个月,帮助长垣市企业复工复产,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和困难,圆满完成了国家、省调拨任务和全市物资储备供应工作,受到了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医疗物资保障组的肯定。
复工复产科学有序
市工信局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仅用2个月时间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全国较早、省内首家编发了应对疫情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手册》,向企业推荐“466”防疫注意事项;在全省率先自主开发“新乡市工信系统企业防疫信息填报系统”;在全省率先制定了13条利企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提出“以点拉线、以线织面,恢复产业生态”的科学复工思路,促进全市产业生态快速恢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专业园区稳步发展,建设经验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省委办公厅《工作交流》专刊印发,被省政府通报表扬。2020年,全市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25.8亿元,同比增长23.6%,连续4年保持了20%以上增速;实施项目244个,总投资623亿元,同比增长8%。“三大改造”持续推进。我市在省智能制造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按全市工信系统统计,全年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610个,总投资991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6%、27.1%。
企业素质不断提升
紧抓大企业(集团)培育,为企业争取150项国家、省的政策、荣誉、项目、资金支持,推动新航集团、白鹭集团、心连心集团、银金达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全年大型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9%,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速3.56个百分点。
产业融合加快推进
“两化”融合走向深入。全市共164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居全省第3位;全年新增贯标企业50家,居全省第2位。累计上云企业4380家。累计建成5G基站2183个,居全省第4位,成为全省首个“精品千兆城市”。8家企业发起成立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卫华、心连心、中誉鼎力3家企业建设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新乡化纤“5G+AGV”、万新电气“5G+透明工厂”、北方仪表“5G+无人巡逻车”、中誉鼎力“5G+无人矿山”、大树家居“5G+智慧工厂”等一批场景应用项目进展顺利。鲲鹏产业生态加快建设。依托黄河网信公司,按照“1+1+N”模式,全力打造鲲鹏产业生态。15家企业的16个软件已完成适配发证。
企业服务持续提升
建立“链长制”,继续坚持市领导分包、企业服务周例会制度,及时收集、协调解决企业230多个问题。开展大调研活动,10篇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8篇入选《省工业经济运行调研报告选集》(占38%),1篇入选全省工信会议交流材料(地市共7篇)。完成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欠任务。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2020年,围绕企业管理、数字经济、企业上云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内容开展“请进来”培训3次,赴重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走出去”培训2次。
信访稳定有序推进
市工信局在认真做好主要工作的同时,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在各方面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保了多年来没有发生来自工信系统的干扰,保持了工信系统大局稳定,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工信系统应有的贡献。一是有效化解矛盾。2020年,市工信局先后接待上访100多批次、230余人次,处理上级交办信访案件19件,解决疑难信访问题3个,为信访职工争取经济利益400万元。二是做好系统离退休干部的服务工作。全年共走访、慰问离退休党员干部580多人次,得到了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三是做好军转干部和退伍士兵的服务工作。
安全生产大局稳定
扎实做好全市煤矿、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夯实安全责任,与煤矿、民爆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以及突击检查,确保企业重点工作落实到位、隐患问题排查整改到位。2020年,全市煤矿、民爆行业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维护了全市的安全稳定大局。
脱贫攻坚如期完成
一是扎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所帮扶村35户107人的建档立卡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顺利实现脱贫。二是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举办2次全市工信系统脱贫攻坚工作现场观摩活动、产业扶贫交流活动,促进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提升。三是网络扶贫全面覆盖。全市全部3584个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4G信号全市区域全覆盖。
党的建设坚强有力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压实主体责任,强化“以案促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平安综治建设、法治机关建设、学习机关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了团结战斗的形象、开拓创新的形象、干事创业的形象、规范和谐的形象、廉洁高效的形象。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市工信局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为抓手,以“两化”融合、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三大融合”为路径,以企业培育为重点,以企业服务为保障,推动工业经济探底回升,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2016年至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2位,营业收入增速由全省第13位上升到第6位,利润增速由全省第15位上升到第4位,工业投资增速由全省第18位上升到第6位。
市工信局累计争取各级荣誉147项。其中,国家级荣誉8项:成功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复评成功、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在新成立等;省级荣誉30项:省文明单位、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省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省MEMS(微机电)中试基地等,获得市级荣誉109项。累计帮助企业成功争取国家级、省级荣誉641项(其中,国家级104项、省级537项),帮助企业争取资金超6亿元;129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55项居全省第1位。
这些荣誉的取得,标志着我市一批先进企业具备了与国内同行竞争的实力,一批标杆企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为促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市工信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企业(集团)为支撑,以“三大改造”为抓手,以“两化”融合为关键路径,以产融合作为突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做强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全力打造鲲鹏产业生态,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十四五”起好步,努力实现十年内打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4个千亿级和纺织服装、现代家居2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推动工作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工信系统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