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2020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
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收入预算201.9亿元,执行中受宏观经济下行、国家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经各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为191.1亿元,实际完成19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1.5%,增长3.6%;支出预算376.6亿元,执行中因上级补助、地方政府债券等因素,调整为484.1亿元,实际完成473.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8%,增长1.8%。
政府性基金预算
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02.4亿元,执行中经各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为147.2亿元,实际完成150.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2%;支出预算209.1亿元,执行中因抗疫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等因素,调整为239.2亿元,实际完成227.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462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际支出3804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2020年社保基金收入预算102.9亿元,实际完成102.4亿元,为预算的99.5%,增长2.4%;支出预算99.7亿元,实际完成96.9亿元,为预算的97.2%,增长1.7%。
2021年市级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真正过“紧日子”,从严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增强预算法治意识和中期财政规划理念,严格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法定约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创新资金管理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强化零基预算理念,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市级预算编制原则
支出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方针,精打细算,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统筹各项资金来源,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编制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强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调整和调剂。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2021年市级收支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
2021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2.3亿元,增长8.7%,加上体制补助、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计一般债务收入等资金,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7.7亿元,安排支出137.7亿元。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亿元
公共安全支出8.9亿元
教育支出22.3亿元
科学技术支出7.7亿元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2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2亿元
节能环保支出2.5亿元
城乡社区支出3.8亿元
农林水支出4亿元
交通运输支出2.1亿元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1亿元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1亿元
其他支出3.9亿元
上解上级支出12.5亿元
补助县(市、区)支出8.4亿元
债务还本支出9.6亿元
债务付息支出3.3亿元
预备费1.4亿元
专项债务付息支出3.1亿元
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亿元
对县(市、区)补助24.7亿元(含土地体制调整补
助高新区、经开区22.1亿元)
彩票公益金安排支出0.4亿元
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0.8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3.7亿元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1亿元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2.3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82.8亿元
调出资金15亿元
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5亿元,增长6%,加上上年结余结转、上级补助等资金,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140亿元,安排支出140亿元。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72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2720万元。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4.6亿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37.9亿元;安排支出90.4亿元,当年结余4.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1.9亿元。
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方针;强化零基预算管理理念;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提高财政直达资金管理水平;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强国有资产资本管理;严格执行同级人大决议。
2021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市落实好本次会议决议,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实现我市“两个高质量”“六个新乡”“七个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