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聚焦“三甲”医院目标铿锵奋进侧记
丁彬 冯博 文/图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落地见效,推动中医药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
回顾“十三五”,市中医院在党建工作、重点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础项目建设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营业务及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医院成功扭亏为盈,收支结余逐年增加,职工待遇稳步提升、信心倍增。2020年疫情突袭,该院门急诊患者人数不降反增,上升至28万人次,凸显了该院的抗风险能力在逐年增强。如今,市中医院又开启了向三级中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进军的新征程。
在无畏战疫中,展现中医药魅力
2020年,市中医院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展现出英雄本色,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以该院中医专家为主的市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组,并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科技攻关项目——《辩证应用指南方剂防治新乡地区新冠肺炎临床观察》,同时,制订了《新乡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新冠肺炎康复期健康教育指导方案》,为我市抗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该院还委派张勇等3位同志,分别到市传染病医院、市太公山医院参与临床工作,承担中西医协同救治工作;及时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预防汤剂16000剂、扶正祛瘟茶3万袋、祛瘟香囊12000个。
因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表现突出,市中医院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新乡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申静、丁彬两位同志受到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的通报表扬。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该院党政领导班子牢记初心,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发展方向,是市中医院干部职工埋头苦干的结果。
在紧密协作中,形成学科拳头群
近年来,市中医院大力实施重点科室扶持工程,打造学科品牌,形成拳头学科群,以大专科为基点,带动医院整体发展。他们与上级医院建立“河南省中医医院联盟”“脑病专科联盟”“椎间盘专病联盟”等紧密型协作关系,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6年,该院骨伤科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2018年,该院中风科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同年,该院I期药物临床研究室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转。2019年,“王宏坤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新乡工作站”在该院挂牌。同年,该院的“参芪益肾强脊丸治疗肾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研究”及河南省第三批重点中医学科(专科)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顺利通过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验收。5年来,为支持学科发展,该院共投入项目资金175万元,极大地支持了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中医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名师引路。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中医师承教育,遴选十余名青年医师拜省市知名中医大家为师,该院骨伤科主任杨永奇拜省中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宏坤为师。2020年,该院按照市人才办的工作部署,成功对接两名中医骨伤专业的博士到该院挂职锻炼,为该院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
在继往开来中,打好科技进步牌
今年,市中医院计划建成省级中医骨伤区域诊疗中心,同时,加大对皮肤科、儿科、血栓病研究室、制剂室等特色科室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人有专攻、科有重点的发展格局;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已申报了3项新乡市科技攻关项目:《填精补髓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活血行气膏方治疗股骨头坏死大腿前外侧疼痛临床研究》。
中药是承载中医的基石。市中医院为不同需求的患者建立了完善的配药系统,中药饮片品种丰富、质量上乘。2018年,该院中药房引进的智能化中药颗粒配方机,极大缩短了配药时间,提升了配药的精确性,同时,也让群众便携易储存,且服用简单,充分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
随着市中医院新康复楼的投入使用,制剂室生产规模扩大,该院将利用药物实验室、制剂室的专业优势,围绕我市多发病、常见病进行研究,逐步对经典名方进行二次研发,同时,引进新型生产设备,生产更多符合本市人民需求的中药制剂。目前,该院已有的金桔清热合剂、乌威骨刺膏、参芪益肾强脊丸、三蛭通脉胶囊、五味枣仁安神胶囊等20多种中药制剂,在临床运用中均取得较好疗效。
5年来,市中医院充分利用“中医中药中国行”及《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机遇,结合医院“冬病夏治节”“冬季膏方节”等活动,开展送医下乡、健康扶贫等工作,服务群众14000余人次,并利用“治未病”电视门诊节目,开展养生讲座100多期,在《新乡日报》开辟《市中医院专家解读》专栏,普及中医药常识、医疗科普、健康养生知识等内容,深受市民喜爱。
在党建引领中,强化好政治担当
市中医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从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并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积极落实“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要求,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为进一步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该院组织党员到省内干部教育学院及三基地(2015年到兰考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2018年到林州红旗渠干部教育学院和大别山干部教育学院、2019年到济源愚公移山教育基地和辉县市轿顶山红色抗战实物展览馆及市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开展党建培训,让党员干部深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无惧艰险、拼搏奋斗的精神。
2020年,市中医院召开第五届职工、工会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届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及女工委员会,完善工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工会的纽带作用。
在强化管理中,提升综合服务力
为加强医院现代化管理,市中医院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网络和质量管理考评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制度,实施质量实时监控、定期评价、及时整改等综合措施,严格落实医护核心制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市中医院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措施,将培养中青年骨干与引进实用型人才并重,并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年轻人挑战自我、勇挑大梁,为一批青年医生及有专长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及广阔的发展平台。该院注重临床医技人员的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医药技术人才,不断扩大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
5年来,市中医院陆续购置了1.5T核磁共振、16层螺旋CT、800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飞利浦悬吊式C50DR机(数字化摄影X射线机)、数字肠胃机、飞利浦A50彩超机、智能化中药颗粒配方机、皮肤科光子嫩肤设备、治未病科及康复科系统治疗设备等大型设备,达到全省市级中医院的正常水平。
为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工作效率,该院信息系统持续升级。2015年,电子病历上线使用;2016年,门诊“一卡通”系统正式开通;2020年,pacs系统投入使用,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为优化就医环境,市中医院打造“康复苑”文化园林景观工程,设有名中医石碑长廊、中药苗圃等景观,集康复、休闲、锻炼、普及中医文化、中药植物欣赏于一体,四季景观各有特色,深受住院患者喜爱。
2020年,市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项目获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库,成功申请地方专项债券,并已完成地质勘察、设计招标等工作,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
在逐梦征程中,跃马扬鞭不松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
回首不恋硕果香,跃马征程不松缰。市中医院的中期目标是:2022年将医院建设成为“豫北一流,骨伤、中风领域领先,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现代化三级中医院,这也是该院“十四五”规划的硬性要求。在此基础上,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创建“三甲”中医院的目标,并以此目标统领院内的一系列工作。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目前,市中医院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办实事、开新局。在逐梦征程中,引吭高歌而行,相信该院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