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海玲 郭书武 宗斌 文/图
核心提示
2020年不仅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新乡财政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战役中,积极作为、勇于担当,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成功跻身300亿元“俱乐部”,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民生支出不降反增。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也是全体财政人的无私奉献。下一步,财政人将继续发挥“善打硬仗、勇挑重担”的优良传统,全力以赴做好生财、聚财、理财大文章,在推动新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做大财政“蛋糕” 助力“六个新乡”建设
初夏时节,夕阳西下。
牧野湖畔,晚霞倒映在水面上,呈现出卫水“涌”金的美好画面。市民吕先生扶老携幼,徜徉在这诗情画意中,不禁感叹道: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咱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是与日俱增。
而在几公里之外的凤泉湖上,尽管正处在开挖阶段,但良好的生态已经吸引了天鹅等珍稀鸟类驻足流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生态城雏形逐步显现,这块以“公园城市”为标准打造的宜居宜业怡情的地方,会更加让人心旷神怡。
这得益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更得益于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这块越做越大的“蛋糕”,助力了“六个新乡”建设,给市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利。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面对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部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全市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新乡”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市财政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自觉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小圈子,始终把财政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把握、来定位,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由此实现了财政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体现了市财政部门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方向的正确性。
近年来,市财政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财政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收支规模迈上新台阶。特别是20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02.2亿元,同比增长2.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4亿元,收入规模排全省第4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7.8亿元,规模排全省第4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
随着财政实力大幅增长,保障能力也明显增强,财政收支双双实现正增长。去年,全市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民生支出完成359.6亿元,增长1.9%,占支出比重76%,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仍比2019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这也是市民幸福感的来源。
一年来,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在“六稳”“六保”的艰巨任务中,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伟大战役中,全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人民至上 切实筑牢抗疫防线
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当2020年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长垣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一时间站在了抗疫的最前沿。
作为长垣市重点卫材企业,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勇担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第一时间联动3个厂区,24小时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努力为前线战士提供最充足的“战衣”。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韩立涛表示,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极大解决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从2020年2月2日至2月12日,我市在短短10天时间内建设了包括5间负压病房和28间隔离病房在内的新乡版“小汤山”医院——太公山医院,为打赢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这背后,同样离不开财政资金的鼎力支持。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年初没有预算、收入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市财政积极谋划、创新措施,开辟疫情资金拨款和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两个“绿色通道”,确保防控物资第一时间到位。出台经费保障政策文件13个,累计拨付财政资金1.423亿元,争取新开发银行贷款抗击疫情项目资金0.65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设备和防控物资购置、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确保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
出台支持疫情防控税收“十一条”措施,实施减免应急转贷资金企业20%自筹的政策支持,争取省国开行应急贷款资金为全市18家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生产企业转贷1.35亿元,在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同时,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类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我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坚持非常时期、非常举措、非常效率,积极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市财政在不改变预算管理程序、资金分配主体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点对点精准落地,新增财政直达资金第一时间全部划拨到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得益于此,长垣市在疫情最严峻时,6万人24小时开足马力生产,有力保障了防疫物资供应。
据统计,我市累计为国家、省调拨口罩2.18亿只、医用防护服110万套,支援武汉的医用口罩占全国20%左右,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资金保障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十九大确定的目标,需要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
家住辉县市佳怡社区的刘栓成每天吃过早饭,都到附近的工地铺设地板砖,每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一次扶贫搬迁,带来人生“四喜”:旧房换楼房,宽敞又明亮;自己和大儿子收入大增且稳定;娶了儿媳妇;添了一个乖孙子。
两年前,他一家住在西平罗乡梨园沟村,是该村的贫困户。作为扶贫的重要措施,辉县市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工作队上门咨询刘栓成是否愿意搬到县城里的佳怡社区。他爽快答应,成为佳怡社区的第一批居民。
脱贫攻坚既需要人力物力,也需要财力。市财政局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出台“一意见三机制”,细化30余项具体措施,建立与脱贫攻坚需求相匹配的资金投入保障办法。据统计,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44亿元,成为扶贫攻坚的坚强后盾。
刘栓成说,没有易地搬迁,大儿子说不定还娶不上媳妇呢,哪来的孙子?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所有脱贫户的心声。
脱贫的刘栓成只是一个代表,我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平原到谷地,从滩区到山村,不论是滩区迁建、易地搬迁、村庄整体脱贫,还是每一户脱贫,背后都有各级财政的强力支撑。水泥路修好了,房屋盖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风力发电转起来了,一座座扶贫车间建起来了,脱贫户有更大的动力和能力奔向小康生活,广大农村正在向乡村振兴迈进。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是全市财政系统庄严的承诺、行动的指南。全市财政人众志成城,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一页。
白云天上飘,清泉石上流。我市治理环境污染多管齐下,润物细无声。如今,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全年优良天数一直在增加,雾霾明显减少,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提升。
全市财政系统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财政收支矛盾紧张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逐年递增。2020年,全市环境保护支出15亿元。
此外,我市还获批财政系统牵头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第一批试点城市,2020年到位资金3亿元,累计争取中央资金15亿元,在国家终期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牵涉千家万户,全市财政系统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逐步探索出债务风险控制和债务融资协调发展之路,做到了政府债务率85%,风险低于警戒线,市本级及所有县(市、区)法定债务风险均处于安全范围内。累计消化隐性债务57.67亿元,年度化债目标完成率达244%,提前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支持重大战略落地
抢抓发展机遇
新乡之新,在于常新。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科技发展的源泉。
中誉鼎力数字矿山管控平台显示一个个不停跳动的小红点和数字,小红点能显示出分布全国各地的设备运行情况,而数字则是矿产品交易的金额。这个管控平台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无线通信、移动支付、传感器、自动化等技术,将矿山开采和砂石生产、销售、运输等全流程业务纳入管控范围,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整个流程的管控。
这个管控平台是由中誉鼎力自己研发设计的。中誉鼎力副总经理杨乾说,这套系统搭建覆盖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建材行业”线上交易平台,蹚出了一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数字化经济新路子。
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显得愈发重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我市创新插上了发展的双翼,一项项重大科技项目相继落地。2020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1亿元,累计筹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0.8亿元,落实普惠性财政政策,支持自创区重点建设项目。设立规模1亿元的新乡中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型项目。申报专项债券近6亿元,支持电波科技城建设。投入资金超2亿元,支持打造鲲鹏信息产业链。
产业升级,企业发展永远的动力。升级的背后,是财政的大力支持。高新区大力发展氢能产业,这对我市来说属于一个全新的产业。市财政支持的氢能产业基金一期投资3.6亿元的项目已经落地。在此基础上,设立规模20亿元的河南省新氢能产业二期投资合伙企业,通过“基金投资、项目引入、产业落地”等方式,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同时,全市财政系统努力争取上级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等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落实“三大改造”先进制造业配套政策资金超0.2亿元,申报省先进制造业项目、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87家,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出台新乡白鹭投资集团凤泉厂区“退城入园”补偿方案,为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充分发挥应急转贷资金积极作用,累计投放使用236.4亿元,支持企业308家项目989个,节约倒贷成本约0.2364亿元,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转贷环节中存在的“融资难、成本高”问题,防范和化解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
重大项目建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每一个重大项目都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无论是道路交通项目,如郑济高铁、新晋高速、兰原高速封丘至原阳段、G107东移、S229辉原线改建,还是老旧小区改造;无论是南太行生态修复项目、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机场迁建项目,还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财政的作用愈加强大,争取的资金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于项目推进。
扩大民生支出 开启幸福新画卷
一组组财政支出数字,反映出我市强化民生保障的累累硕果:
2020年,我市民生支出完成359.6亿元,增长1.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6%。“十三五”以来,我市民生支出总量达1541亿元,年均增长9.1%,比上一个5年增长6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75%以上。
民生大于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财政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点,保就业、守健康、促发展……一件件民生工程,在财政政策的助力下,底线更加牢固,红利全民共享,民生幸福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渴望求知的眼神中,是寒门学子及一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期冀。一定要让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2020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90.3亿元。其中,2.2亿元用于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普通高中免学费和住宿费,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改善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薄弱环节改善等;3.37亿元用于农村校舍安全保障、学前教育发展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等。
筹措生均公用经费和免费教科书资金6.63亿元,全市68.8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了教育保障。争取上级专项债券资金7.69亿元,支持新乡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属高校发展。
“多亏有医疗保险,这次住院报销了一半还多,真是减轻了我不少压力。”虽然没有稳定的工作,市民张女士通过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仍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张女士的感悟是市财政局支持卫生健康支出工作的缩影。2020年全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53.1亿元。其中,22.2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人均补助标准由520元提高到550元;2.9亿元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由69元提高至74元。
0.1088亿元用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得到及时兑付。1.3亿元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重大公共卫生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0.1941亿元用于继续免费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农村适龄妇女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HPV基因筛查。
就业即最大的民生。64.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中,1.8亿元用来支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就业创业有了后盾。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逐年提升,全市26.6万名企业、市本级1.9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的养老金再次提高。低保户、特困人员等各类困难群体救助补助标准提高,80岁以上老人实施高龄津贴制度。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幅最高,10.4亿元的支出,增长达23.2%。制定补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公共文化短板投资计划,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70元。安排财政资金近4亿元,为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兜牢“三保”底线。压实“三保”支出责任,完善“三保”工作机制,建立县级“三保”执行情况月报制度和“重点关注名单”制度,及时研判并向县(市、区)预警提示风险,全市未发现拖欠“三保”问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改革发展的成果将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让群众触摸到幸福的温度。
“党建+业务”同频共振 书写“十四五”美好新篇
这是党组成员和全体党员最熟悉不过、也是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每周一晚上,所有党组成员都要参加党组例会,按照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学习近期党中央重要文件、文章和指示批示精神等。每周二下午,全体党员学习例会,党员接受业务培训及开展党的理论、党的知识学习教育。
年初,明确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党支部学习计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灵活运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以党建理论测试、答题比赛等形式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对于需要整改的事项,每月汇报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严格执行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度。已整改事项38项,完善相关制度12项,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党建工作犹如人体里的钙,只有保证不缺钙,其他工作才能正常运转。市财政局以党建引领全局工作,实现“党建+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融。
一个具有坚强堡垒的机关,少不了好的“领路人”。
建立局党组书记及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每年为党员讲党课。局党组书记率先垂范,带动班子成员每人主动联系1个党支部,每年深入联系点至少2次,指导党支部解决突出问题。得益于党建阵地向模范机关看齐的高标准,以及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在全市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市财政局作典型发言。
新生力量引领新格局。当机关纪委、群团办公室以及文明创建办公室等机构相继组建,立起的是党建,推动的是财政全局工作。
警示教育活动4次,修订完善廉政制度2项,排查廉政风险点173个……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果。
如何不给腐败以可乘之机?为此,市财政局深入开展以案促改,结合本系统腐败案件,召开警示教育动员会,制定整改措施,拍摄廉洁从政微电影《铸魂》,并入选省级评展。局党组书记带头接受监督,开展谈心谈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小小“活页夹”动态管理,定期更新,“班子成员一人一夹”,突出不同时期财政工作重点,受到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公室调研组的肯定。2020年,本级“三公”经费支出0.3102亿元,下降18.35%;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较去年同期下降72%。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3家市属国有企业成立党支部,4家市管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开展了巡听旁听活动。此外,规范企业离退休党员、破产企业移交社区党员等管理。
同时,在官方门户网站开设精神文明建设专栏、全面从严治党专栏,2020年,在门户网站推送微博、微信公众号信息650余条。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和风险预警提示机制,做好跟踪问效。
党建工作有“红心”,业务工作才有“匠心”。市财政局将持续增强党建工作品牌意识,以党建统领全局,将每一笔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促进财政工作高质量,确保全市财政工作始终处在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