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疾病。哮喘的治疗不在一朝一夕,长期规范治疗才能控制哮喘发作。哮喘的治疗是家庭化治疗,所以,哮喘治疗管理中,家长的管理很重要。可是很多家长在哮喘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常常使哮喘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或控制不理想,导致孩子哮喘反复发作。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医生总结了关于哮喘的五个常见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哮喘,积极应对。
误区一:只治急性期,不治缓解期。
有些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能够积极就医治疗。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不咳”就好了,也不必再用药了。事实上,在哮喘缓解期间,气道炎症仍持续存在,只是未接触到诱发因素未发作而已。若是有呼吸道感染或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过敏原,哮喘会“死灰复燃”,急性发作。
误区二:儿童哮喘不用治,孩子长大就好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哮喘长大就好了,不用坚持治疗。随着孩子日渐长大,肺功能和免疫系统日趋发育成熟,反复喘息的症状确实有缓解的趋势,但是在等待孩子长大过程中,哮喘反复发作,长期慢性气道炎症会导致气道黏膜增厚、气道重塑,造成气道不可逆的狭窄,严重损害肺功能。所以,一定要尽早治疗,避免气道重塑。
误区三:担心激素副作用,常常自行停药。
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很多家长对激素排斥,担心会影响孩子身高、引起发胖等。其实,治疗哮喘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用量很小,其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而发挥作用,即便少量被咽下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而代谢,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微乎其微,因此全身不良反应也微乎其微。相比哮喘本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拒绝给孩子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过早停药,会导致孩子哮喘反复发作。其实哮喘反复发作的危害远远大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所造成的危害。
误区四:拒绝运动。
有部分孩子属于运动性哮喘。家长认为孩子一运动,哮喘就发作,因此不让孩子参加任何体育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不让上。其实,运动只是哮喘的一种单独诱发因素,一般在剧烈运动后发生。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免疫力,而且可以有效预防哮喘,因为适度运动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如果孩子长期不活动,就会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更差,更容易感染而诱发哮喘发作。
游泳、慢跑、散步和骑自行车比较适合哮喘儿童,这些运动较少引起哮喘的发作。其中,游泳不但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呼吸深度,而且游泳时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对呼吸道刺激小,是哮喘患者最理想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误区五:重治疗轻管理、忽视肺功能检查。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找专家开了药,回家用药就可以了,不用一直检查。吸入疗法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哮喘患儿及家长是否掌握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知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判断治疗效果不仅是看临床症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看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肺功能检查需要经过医院专业人员操作。肺功能检查能够评估哮喘严重程度、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变异性,对哮喘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疗效判断及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峰流速仪可在家里随时监测肺功能。峰流速仪除了用来监测及评价哮喘控制水平外,因峰流速值的改变早于症状的发生,还有预警哮喘急性发作的作用。建议每天给孩子使用峰流速仪,记录日记或图表,掌握孩子哮喘发作规律。 (段桂洪 宋鹏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