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面对敌人的挑衅,像钉子一样钉在我的战位,毫不退缩!”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也要在这片土地飘落,让我的血液融化进你的身体,奔腾成长江和黄河。”
清明前夕,“清明祭英烈 丰碑铸国魂”主题诗会在延津县烈士陵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一起用诗歌抒发对英烈的缅怀。
“思远,那时铺天盖地传来你牺牲的消息……虽已跨越时空,但感觉你还在我们身边……”
声声朗诵中,66岁退伍老兵边振全身穿绿色军装,牵着孙子,带着儿子儿媳,缓缓走到戍边英烈肖思远墓碑前,一家人深深鞠躬。1979年,边振全随昆明军区炮兵四师五团四连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卫祖国边境,此时边振全向年龄永远定格在24岁的肖思远喊话:“好老乡、好战友,一路走好!”
从北京、武汉赶来的魏淑可、魏向辉姐妹二人边擦着肖思远烈士墓碑上的水珠,边念叨着:“比我们家孩子还小20岁呢……”
清明节一大早,戍边英烈肖思远的父母准备了他生前最爱吃的几道家乡菜,前来看望他们的好儿子。
祭奠结束后,肖思远的母亲一遍遍抚摸着照片上儿子的脸颊(如图),久久不愿放下。身为母亲,多想再为儿子整理一下衣衫,听儿子喊一声:“妈,俺回来了!”……
“孙中山的好友陈伯昂就是延津人,1906年毕业于河南武备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1921年在开封创办《民立报》……”县烈士陵园西侧的革命斗争纪念馆内,县清华园学校老师、志愿讲解员李昆正向一群小学生讲解陈伯昂的事迹。今年以来,延津县招募一批讲解员,在烈士陵园、学校、企业开展党史教育。
“清风寄哀思,翠柏传敬意”。县烈士陵园里苍松翠柏,庄严肃穆。陵园登记处,人员登记册摞有10厘米高。临近中午,前来祭奠的人越来越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军霞说:“二月份以来,从全国各地赶来县烈士陵园祭奠的人民群众就达到了3.6万人次。还有更多由于旅途遥远或其他原因而不方便来到现场祭奠的人们,也以不同的形式祭奠肖思远等烈士们。
民警桂泽斌专程从信阳赶来为英雄献花。他说:“有肖思远这样的河南老乡,我骄傲!肖思远烈士激励我坚守好自己的岗位。”
清明节当天,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对该县烈士陵园祭奠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四川观察、猛犸新闻等省市媒体也来到延津,对各界祭奠英烈活动进行了报道。
(杨兰萱 卜静 张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