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洪峰
围绕“关于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的建议”“关于建立健全师范院校‘再师范化’落实机制的建议”等议案,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已经作了3年多的调查研究,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他挤出时间又走访了几所中小学校,为撰写好今年的大会议案做最后一次功课。
教师生活、工资收入、教育经费、业务学习、思想教育、教育改革,是赵国祥与教师永远道不完的话题。他开展调研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而且持续不断。一所学校近几年教学经费增长了多少?一名师范毕业生近几年工作进步了多少?去年一年参加了多少次业务培训?一点点的变化和提高他都铭记在心。赵国祥说,撰写议案必须依靠群众,群众是充满智慧的,只有到了群众那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国祥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从事一线教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担任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尽职履责,倾听群众呼声,吸纳群众建议,研究深层次问题,撰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议案。
赵国祥今年的大会议案是围绕着提升师范生专业素质、增加对师范教育的财政投入、实现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等问题提出的。他谈到,兴国必先强师,我国师范教育有着百年发展历程,形成了相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备的课程体系、成熟的培养模式和充足的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出一大批各级各类优秀教育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随之打破,师范院校开始走向综合化发展之路。这次转型较大幅度提升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术水平也随之大幅提升,但教师教育普遍被弱化,师范教育底色、本色越来越被淡化。办学定位上的综合化导致师范院校有“师范”帽子,没有师范特色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了,学术理论界也纷纷呼吁,师范院校要向“再师范化”转型。
赵国祥表示,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的“工作母机”,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教师的职责,必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范教育体系,更好地发挥师范院校强师兴国主体作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议,健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主体责任机制,健全师范院校“再师范化”治理机制、项目运行机制、经费支持机制,以“再师范化”为基本要求,重点打造一批标杆地方师范大学,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