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殿芳)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和初一,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时长短、峰值低,在气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好于周边城市,而且是近3年同比质量最好的一年。据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环保专家分析,取得如此成绩,与我市强力实施烟花爆竹禁售禁燃工作密不可分。
春节是烟花爆竹禁售禁燃工作的重点时段,我市各相关部门严查销售、运输环节,从源头切断了烟花爆竹流入市场的途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禁售禁燃工作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支持和配合。春节期间,生态环境部门派出了107架无人机,在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无缝隙巡查,有效控制了烟花爆竹燃放。
监测数据显示,2月11日(除夕)17时起,我市边界层高度开始下降,地面气压场逐渐减弱,西南风1级~2级,湿度持续抬升,扩散条件整体转差。但截至12日8时,我市PM2.5均值为73μg/m,全省排名第一;相比周边其他城市,我市污染时段最短,PM2.5峰值浓度最低,与近3年同时段峰值浓度对比,今年较2019年、2018年分别低138、200μg/m(2020年数据由于疫情原因,不作对比分析),是情况最好的一年。
从各县(市、区)除夕17时至初一8时PM2.5均值分布图来看,高新区、经开区、红旗区、卫辉市PM2.5浓度较低,辉县市、获嘉县、长垣市PM2.5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县(市、区),但同比2019年、2018年,各县(市、区)PM2.5浓度均有大幅下降。
根据颗粒物源解析情况,我市环保专家认为,除夕至初一市区PM2.5污染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影响,烟花爆竹影响微乎其微,各县(市、区)空气质量短暂受到烟花爆竹影响。由此可见,市区烟花爆竹禁售禁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基层禁售禁燃工作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