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宋开宝八年(975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民心思安。宋太祖赵匡胤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整顿吏法,以求久治。赵匡胤仍骑着他那匹心爱的黄骠马四处巡察,不敢懈怠。一日巡察途中,行之封丘凤凰坡附近,那马忽失前蹄,把赵匡胤跌了下来。随从赶紧将赵匡胤扶起,只见那马摇摇晃晃,望着赵匡胤落泪,然后朝着陈桥方向长啸而终。赵匡胤见此大惊失色,心痛不已,沉默多时,感叹万千,往事如烟:
那是10多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赵匡胤在攻打洛阳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和大队人马走散,饥寒交迫,又身染风寒,头痛发烧。刺骨的北风卷起鹅毛大雪,一阵阵袭来,赵匡胤只觉得天旋地转,不辨东西,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赵匡胤强咬牙关,步履艰难地来到村头,两眼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身体慢慢恢复知觉之后,已经是第4天的上午了。赵匡胤勉强挣扎着坐起身来,发现床边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院里跑着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驹,那金色的毛发,健壮的四蹄,好动的身态,甚是招人喜欢。赵匡胤十分激动,不知说什么才好。不禁问坐在床边的老人:“老伯家景如此清贫,怎么还买得起这么可爱的小马驹?”“唉!我哪买得起。”他指了指身边站着的一位姑娘说:“是玉珍前些时候上山砍柴回家的路上拾回来的。那天下着大雪,一个快要冻死的小马驹躺在雪地里。玉珍发现后,一摸还有一点儿气,不忍心让它就这样冻死在雪地里,不管救活救不活,只管把它抱回家来。给它盖上被子,然后再一口一口地往它的嘴里灌热面汤。不料,都说不行了的小马驹竟然被她喂活了。”老人兴奋地说。
就这样,赵匡胤在这素昧平生的父女二人家里养伤,一住就是半年有余。小马驹已逐渐长成了一匹剽悍的高头大马,玉珍和赵匡胤日久生情,互倾爱慕之心。赵匡胤几次要走,都被玉珍真诚挽留。这日,赵匡胤执意要走,玉珍苦苦挽留,见赵匡胤去意已决,就和爹爹商量,要把黄骠马送给赵匡胤当坐骑,可赵匡胤知道那是他们全家的命根子,哪里肯收。可玉珍执意要给,红着脸说:“俺整个人都给你了,何况一匹马呢。”说完羞答答地背过脸去轻声地抽泣着,一会儿又说:“如果你不要,俺就不让你走……”
从此以后,这匹黄骠马就和赵匡胤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形影不离。
回到宫中,赵匡胤仍对此事念念不忘,浮想联翩,借马思人;想我赵匡胤冒死拼杀,能换来这大宋江山,却难逃生死轮回,也有个运终数尽之日,寿终正寝之时。想至此,他辗转反侧,唉叹不已,遂草拟诏书,在自己早已看中的一块风水宝地上动工修建地宫,并决定竣工后将自己心爱的黄骠马的遗体移葬于寝宫前,继续陪伴自己,再刻石马数匹,以示爱马之情。因他的爱骑黄骠马忽失前蹄而死,于是特别嘱咐督办,石马的腿一定要凿刻得粗壮有力,以防“悲剧重演”。这就是宋代以后殉葬石马为什么腿都特别粗壮的真正原因。
此次奉诏凿刻石马的师傅,是方圆百里内有名的石匠,姓马名忠,字识才。自从应诏后心中甚是紧张,与真马大小一样的几十块石料均已采到,唯独要凿刻黄骠马的最后一块石料,寻遍百里大小山头仍末找到。
这日晚饭后,马师傅觉得郁闷难当,便信步走出家门,不觉来到野外,已是夜黑如漆,使人无端生寒。这时,马师傅忽觉眼前一亮,抬头看时见东南方向半空中不知何物闪闪发光。忽明忽暗,时隐时现,颇为壮观。马师傅细看良久,不知何意,沉思多时,豁然开朗。心中暗喜,莫非天助我也。
你道那闪光者为何物?乃上古时期,女娲娘娘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
崖,炼成顽石36501块,那女娲娘娘只用了36500块,单单只剩下1块未用。只因当时狂风大作,女娲娘娘见势紧急,拿石便补,不小心碰掉一角,不知被狂风吹往何处。女娲娘娘一看随手将该石弃于青埂峰下。
这闪光之物就是当年补天之时碰掉的那块大石的一角,当时被风吹得上下翻滚,飘忽不定,飞速向前,不知何往。等风停时,早已落在巩义东南方向的一座山上,与山融为一体。话说那石乃女娲娘娘炼就的灵物,又经补天未遂之磨难,渐渐有了灵气,虽无缘补天,也想干点儿什么,因此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就要闪光,以示慧眼识才之人,这时恰被马师傅看见。
第二天一大早,马师傅便带人拿着工具,沿东南方向一路寻去。一日申牌时分来到一座山下,抬头望去,半山腰间一块巨大的三角形条石,格外引人注目。只见那石:光滑油亮,耀人闪光,红中透黄。马师傅忙拿出尺子来,认真地丈量了一遍,又在心中暗暗计算了一番,不论长短高低都正好够一匹马的工料。马师傅大喜,遂命人认真开采,不得有半点儿损坏。不几日,开采完毕,设法运回宋太祖地宫工地,不在话下。
马师傅带领众石匠100多人,日夜赶工,轮番奋战,半年有余,九九八十一尊石雕屹立在宋太祖地宫两旁。宋太祖地宫告竣,请皇上亲临验收的消息,打断了宋太祖的回忆。心想何不趁此视察地宫之际,去巩义看望自己的玉珍姑娘,顺便拜访一下那里的亲友故旧,以了却多年心愿。赵匡胤遂传旨起驾巩义地宫。
次日一早,赵匡胤一行御辇车驾,不日已到巩义地界。这时早已月朗星稀,遂命人打起灯笼火把,趁着月色,连夜察看地宫。赵匡胤从里到外仔细察看,每到之处连连点头赞许。当赵匡胤来到石雕前时,马上被神态各异的石人、石马、石羊所吸引。特别是看到石马时,不由得愣住了。只见那石马的神态、个头、毛色、善解人意的双眼,都跟当年伴随自己南征北战的黄骠马一模一样。赵匡胤揉了揉双眼细看良久,心想:难道是我的黄骠马又重返人间了不成?于是,他紧走几步扑上前去,双手抱住那石马的脖子,激动得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颗颗洒在了石马身上。忽然,赵匡胤长长地叹了口气,慢慢地抬起头来望着天上的明月,似当年一样抚摸着他心爱的黄骠马,任凭微风抚面,泪眼婆娑,像一尊雕像一样静静地站着,深沉地吟诗一首:
“遥想当年,陈桥兵变势危急,黄骠马,伴朕疆场,所向披靡。盘龙棍挥泣鬼神,三尺剑舞斩荆棘。那顾得几多儿女情,添追忆。系马槐,陈桥驿,相望处,起事地。老树应犹在,良驹早逝。文治武功定天下,黄袍加身废周室。誓扫平五代成大业,风雷激。”
赵匡胤越吟声调越高,当吟到“誓扫平五代成大业,风雷激”时,几乎是大声喊出来的。这时,赵匡胤的心情似乎平静了许多。
单说那黄骠马,其实是赵匡胤当年心爱的宝马良驹。当它想起赵匡胤的诗句,好像又回到了从前,跟随赵匡胤驰骋疆场,又站在了那棵枝繁叶茂的槐树下,听赵匡胤约法三章,号令三军。转眼十五六年过去,也不知那里是个什么样了?何不趁此夜深人静之时,前去看个究竟。想到此,黄骠马四蹄腾空,直向陈桥驿飞去……
(地名事务中心区划地名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