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英模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时代的楷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交汇点,要积极发挥新乡先进群体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十四五”发展壮阔蓝图和2035年美好远景落地,聚集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一、发挥先进群体优势,激发人才回归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何破解乡村人才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在新乡,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耿瑞先为代表的优秀退伍军人回归乡土,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原本贫穷的耿庄村走上了小康之路;以“最美村官”裴春亮、全国道德模范范海涛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回归乡土,实现了先富带后富,让落后的裴寨村、南李庄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长垣市更是把人才回归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一招,走出去的“民工潮”变成了引回来的“创业潮”。新乡先进群体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先进事迹,让人们看到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同样可以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新乡总结先进群体乡土人才回归的做法,形成了“五个一批”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典型经验,即从现有“两委”成员中优育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优召一批,从退休干部、教师等人员中优请一批,从退伍军人中优选一批,从机关党员干部中优派一批,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归乡土,回报乡村。
二、发挥先进群体优势,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
新乡先进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全国农村支部书记的榜样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为代表的两级党组织书记优秀队伍。
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在乡村工作实践中,创新推行了“331”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在冀屯镇形成了100%优秀农村支部书记队伍。以此为代表,新乡先进群体先后探索出“村民代表提案制”“文明家庭认领制”“党员积分制”“党员联户制”等系列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新乡先进群体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实现组织振兴提供了参考。
三、发挥先进群体优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新乡先进群体自觉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对“藏粮于地”认识清醒深刻,深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他在贫困的狮豹头乡工作的15年里,带领群众造地2400多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过境唐庄镇时,他带领干部群体创造性地把废土填到荒山荒坡上造地1810亩。截至目前,他累计造地1.8万多亩,实现了粮食增产与工业增收的同步增长。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在“藏粮于技”上孜孜探索,30多年来通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他带领团队共培育推广“矮抗58”“百农4199”等20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增产效益达300多亿元,帮助100多万户农民脱贫致富,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装满了中国粮仓。
四、发挥先进群体优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新乡先进群体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河南代表团讲话时强调的“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吴金印同志带领唐庄镇树立了大农业、大食物的发展观念,通过“三化”协调发展,抓好“五园”建设(即“万亩工业园”“万亩农业园”“万亩蔬菜园”“万亩林果园”“万亩生态园”),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了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不断延展产业链,形成了集粮食、蔬菜、瓜果种植、啤酒酿造、饲料加工等种养加循环生态产业链,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当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好思路。
五、发挥先进群体优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乡先进群体紧紧抓住“产业富民”,把农业高质高效和农民增收富裕结合起来。赵化录同志通过带领冀屯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实行大项目拉动、群体性发展,带动了加工、贮运、经贸等多个产业发展。为了实现农村宜居,新乡先进群体立足自身实际,以硬件提升为先导,深入开展“畅通、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行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均等普惠为导向,大力开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我们将汇聚全社会之力,以英模之光点燃乡村振兴之火,以英雄之气领航中华复兴之梦,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