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耀王自亮文/图
听说崔勤峰是个不招摇的人,只尚实干,不慕虚名。见到这个高高瘦瘦的长脸汉子,听了他的创业故事后,笔者信了。
和大多数黄河滩里的人一样,崔勤峰有着苇草一般的韧性,性格坚毅。改革开放后,他毅然辞职拎包闯市场。
精明的他,在北京“开门见喜”——一次卖出200根专用吸油器。在做业务过程中,崔勤峰看到医生用酒精棉球给患者擦拭,就想:能不能用毛笔代替呢?丁栾一带有做毛笔的传统,有很多生产毛笔的工匠。崔勤峰就把毛笔剪了尖,做成药笔卖给医院。从此,他踏上了“卫材之路”。
卫材是朝阳产业,是有价值有前途的产业,更是造福人类健康和社会的产业。崔勤峰在这个领域孜孜以耕,不断追逐改革浪潮,以坚忍的意志和对理想的执著,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华西卫材。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市场防护用品供应紧张,崔勤峰马上通知工人上班。当时,由于临近春节,公司不好招人,崔勤峰就开出10倍的工资。经公司财务计算,去年2月份,公司生产一天赔几十万元。当时,外面口罩价格飞涨,但华西卫材坚持不涨。“疫情期间公司没赚钱,但我不后悔。”“大难当头,只想着给国家作贡献,怎么能顾着个人发财?”作为长垣企业家的代表,崔勤峰在国家需要
时的付出和社会危急时的担当让人感动。
崔勤峰很仗义。疫情紧急时刻,口罩供应十分紧张。一名太原业务员带着锅睡在汽车里,在厂门口等了两天。崔勤峰把他叫进来,问清情况,豪爽地说:“给你一件,不要钱。”看到外地来购货的客商围在厂门口,崔勤峰说,咱给不了人家货,就给人家安排个饭吧。
崔勤峰懂得“舍”。疫情暴发以来,他先后为长垣市人民医院、长垣市中医院捐助口罩和防护服,在复工复产时给本地和西藏那曲等地学生捐助50万只口罩。成立德仁卫安公益基金,前期投入120万元。投资40万元,为家乡修建公路。2020年7月份,他向镇政府捐款10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他十分关爱员工,在企业建立了幼儿园,为员工子女入学提供补助。开设班车,方便周边职工上班……而这一切的初衷,不过是“助力家乡建设,以后让子女也有机会、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为家乡实实在在做点儿事”。
崔勤峰的卫材事业起步于1997年,那也是他人生的一次转机。当时,他手里积累了几百万元,地方领导劝他建厂,发展实体经济,可以安排工人,造福家乡。崔勤峰下定决心,投进七八百万元,可工厂还远不成规模,被人笑话是小作坊。不服气的他又贷款几百万
元投了进去,工厂终于初具规模。
回顾往事,崔勤峰感叹:太难了。卫材产品国家要求标准高,崔勤峰曾几次想打退堂鼓。但想着能为社会造福、为家乡创造就业机会,就又坚持了下来。2003年“非典”期间,卫材产品紧俏、畅销,崔勤峰抓住机会,在市场上大显身手,才有了公司后来的大发展。
让崔勤峰最自豪的是,华西卫材在长垣卫材行业中纳税最多。“今年纳
税一亿多元。能为国家作贡献,能为社会做点儿事,我心里可舒畅。”访谈中,崔勤峰多次表示。
这是一位70岁的老人,在他的豁达幽默中,笔者感受更多的是人生智慧。公司员工都夸他们的董事长心态年轻、理念超前。这些年,崔勤峰心无旁骛聚焦于卫材事业,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华西卫材成为行业的翘楚。
崔勤峰身上集中体现了长垣人的优秀品质,果敢、坚毅、豪爽,懂得取舍之道,善于把握时机,敢于放手拼搏。正是有像崔勤峰这样一批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才撑起了长垣经济的发展,他们展现着长垣人的担当情怀,书写着长垣人的大爱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