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刘军旗
2020年的台历仍在案头,一页一页的标记,见证着新乡大战大考的艰苦卓绝与辉煌荣光。
这是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困难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这更是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以非常之智、非常之力、非常之为,攻克一个又一个山头,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在经受磨练考验中,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疫情之战,万千星火炽热如炬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323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这是从去年疫情稳定到今年1月6日,我市连续保持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纪录。
简单的数字蕴藏着多少辛劳、多少艰苦。
2020年1月20日,深夜,市行政办公大楼。一盏盏明亮的灯火,投射到更远的寒夜。那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调度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5天后,提升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市级领导挂帅出征,广大党员干部放弃休假,人民群众自觉“宅”家,牧野大地万人操弓、共射一招,风雨同舟、甘苦与共,构筑起联防联控的钢铁长城。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这一宗旨,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14家定点医院里,汇聚起最优秀的医务人员、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新乡版“小汤山”仅用10多天就建成投用,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收治率和治愈率。
服务大局,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之际,我市先后派出6批120名医护人员,一路逆行,千里驰援武汉,参与救治患者1000多人。牧野儿女的赤诚大爱、刚健勇毅,定格在江城大地。
“多生产一只口罩,前线医护人员就多一分保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保障下,全市医疗卫材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扩产能、保供应,累计为国家、省调拨口罩2.18亿只、医用防护服110万套,支援武汉的医用口罩占全国20%左右。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归功于英雄的牧野儿女!此疫,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存在。
从“使死了也得干”的长垣口罩女工,到“辉县大喇叭村支书”;从“延津村主任送菜送粮”,到一家7人从医、6人投入战斗;从捐出零花钱的小学生,到不舍得吃穿、上缴5万元特殊党费的离休老干部……无数的“小我”构成闪光的“大我”,无数个“小家”组成坚强的“大家”,万千星火,如炬光芒,点亮黑夜。
“六稳六保”,赢得发展主动权
历史自有其深刻自洽的逻辑,但归根结底是人书写了它、改变了它。
在距离2021年新年只有8天的时候,一份高端、权威的综合报告在郑州出炉,迅速越过寒冬的冰凌,沸腾在黄河北岸的新乡。
经济综合竞争力挺进全省前三强,这是对我们举全市之力,推动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最好的回馈,也是市委、市政府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落实“保”“稳”“进“蓄”最生动的注释。
——守住了“保”的底线。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也是“六稳”“六保”的关键一环。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16条意见,到支持中小微企业13条金融政策,一揽子政策举措不仅让企业在大疫当前稳得住,更实现了较好发展。
保市场主体,舍得真金白银。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市减税降费达40.6亿元。虽然政府的日子紧了些,但换来企业和群众的日子过得更好。这一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3万户,累计突破43万户,逆势增长11.2%。
——筑牢了“稳”的基础。行稳才能致远。2020年2月23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2020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5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56亿元,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领跑世界的“五得利”追加投资新建工厂,世界500强“深圳正威”成功签约,新飞智能家电产业园破土新生,达新源聚酯薄膜畅销欧美市场……在高质量项目加持下,去年前11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以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的增速,稳居全省第3位。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