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书武实习生李羚)我市卫健委做好“三项机制、三个落实、三套体系、三项活动”工作,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自付费用稳定在10%左右。1月6日,在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四级调研员范丽红介绍了健康扶贫的相关情况。
建好三项机制,强化健康扶贫保障。建好组织、政策、推进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卫健委牵头,医保等11个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出台多份政策性、规范性文件,为健康扶贫绘制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保证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精准落地。
抓好三个落实,根除贫困人口就医困难。抓好“三个一批”行动。对于大病患者,采取“四定两加强”措施,对3050名患者开展专项集中救治,救治率达100%。在省内率先出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120元的免费签约服务政策。实施重病托底保障,自2017年10月份起,由市、县财政按照3∶7的比例出资为贫困人口投保第四次商业保险,作为大病救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抓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全市确定了250家县、乡级医疗机构为“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院,累计13.5万人次贫困人口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救治,免收住院押金239160万元。抓好“六重保障网”,探索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第四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救助基金兜底保障,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自付费用稳定在10%左右。
做好三套体系,增强基层健康扶贫服务能力。做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全市基本达到了每个县(市)都有一所公办综合医院、一所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所、站),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贫困村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并配备1名合格医生。做好基层人才培养体系,实施“369”人才工程,为每所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全科医师。做好对口支援帮扶,确定二级以上医院对各县(市)、区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累计派出1144名帮扶医师参加对口支援工作。
搞好三项活动,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搞好疾病防控活动,每年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对3岁至15岁幼儿和学生实行优惠接种流感疫苗。连续27年保持了无脊灰状态,没有报告白喉病例,新生儿破伤风实现消除状态,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提供全疗程抗结核药品免费治疗。搞好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扶贫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受益人群10余万人。搞好公共卫生活动,大力创建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主题公园和健康步道。
目前,我市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为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