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农村地区现金服务,今年以来,新乡县以小冀(京华社区)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将小冀镇辖内的农信社、中原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5家银行的5个网点作为示范创建主办网点,紧盯“实现示范区内各券别现金获得性达到100%,人民群众对现金服务满意度高于90%、流通中现金整洁度高于70%”的创建目标,点亮“四盏灯”,强化“四感”共鸣,实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衔接顺畅、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推动现金服务示范区品牌建设,打造了高效、便利、整洁的优质现金流通环境,群众对现金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市场流通人民币整洁度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主要做法:
横纵谋划,高举多方联创“聚光灯”。人行新乡县支行着眼“人民银行主导、地方政府推进、金融机构主创、多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大创建格局,成立“1+3+11+8”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1家单位分管领导及县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扩大宣传和影响力,引领商户、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实现“宣传渠道多元化、城乡区域全覆盖、各类人员齐调动”的全民共建共享良好环境。
“三管齐下”,辐射现金服务“暖光灯”。一是对示范区内的59家较大客户,由5家示范网点按责任区域进行网格化分包,确保对周边商户和居民现金服务无盲区、全覆盖。二是小冀镇8家金融机构对镇内主要街道划片包干,对所包干街道上的商户和定点摊位不定期、多频率上门回访,回收残损币、零币,将“干净钱”送到商户和百姓家(如图)。三是尽可能多地把各类商户和地摊摊主纳入联系群统一管理,及时响应残损币、零钞兑换和存取预约服务,使现金服务和金融知识宣传常态化。
匠心探索,焕发创新机制“探照灯”。一是加快现金清点进度,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人行或主办接待行协调其他示范网点进行援助,集中清点,提高业务办理效率,节约客户办理时间。二是依托普惠金融服务站,解决农民现金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持续强化为农村居民提供券别调剂、残损币回收、货币真伪鉴别、反假宣传等“一揽子”现金服务。三是培养示范区“自愿”服务队伍,延伸现金服务“便民桥”。由各示范网点挑选吸纳商户、商超从业人员自愿参与现金服务示范活动,对其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培训,并代为兑换残损币、零钞,集中向创建网点反馈。
上下联动,加压明察暗访“无影灯”。一是本级人民银行定期开展督导检查。人行新乡县支行对照上级行关于现金服务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对示范区现金服务整体情况和流通质量和现金服务水平进行综合测评,提出改进意见并严格落实奖惩机制。二是市、县两级人民银行不定期联合开展巡查暗访。市、县两级人民银行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查暗访,调查群众对示范区现金服务的满意度,抽查市场流通人民币整洁度,确保创建成效。三是聘请市场监督员定期对商户和网点明察暗访。新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聘任5名现金服务义务监督员,每月分别对各网点报备的联系商户、企业、学校、社区等服务对象进行暗访。
二、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人行新乡县支行组织示范区银行网点持续开展现金服务专题宣传和服务活动27次,发放宣传资料近2.6万余份,直接受众10.8万人次,各网点依法收缴假币1699张,金额13.4346万元,回收残损币1400余张,金额1000余元,兑换零钞总计8万余元。截至目前,已有5家商户、43名商超从业人员自愿加入到现金服务示范行列,协助零钞兑换、回收残损币10余万元,并主动参与到新版人民币知识宣传等工作上来。
自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以来,小冀镇8家金融机构共计开展“扫街”行动50余次,共发放现金服务便民联系卡2450张,累计为商户办理残损币兑换9000余张,金额15.12067万元,提供小面额调剂189笔,金额38万余元,受到商户、群众的热烈好评,现金服务更为日常化。
在推行大宗缴存或兑换分包制和合点制、健全普惠金融服务站现金服务机制的双管之下,小冀镇现金服务示范区今年累计投放20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原封新券2535.7841万元,组织集中兑换活动20余次,回收不宜流通人民币20.93万元;兑换特殊残损币9480余张,金额约2.16万元。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回收残损币5000余张,共计30.73万元,农村居民现金服务的便捷度有效提高。
今年以来,市、县两级人民银行共开展联合巡查暗访8次,人行新乡市中支组织市级金融机构召开现场办公会3次,各市级金融机构到示范区开展督导共计20余次;5名义务监督员共开展明察暗访15次,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受访对象对各创建网点的满意度平均为100%。截至目前,示范区各银行网点均保持客户零投诉纪录。自示范区创建以来,在收获群众点赞和好评的同时,小冀镇现金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被编发成信息、稿件形式上报,先后在《金融时报》等各类媒体上刊发宣传文章7篇。
(董志玲 张有利 王珮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