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基和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承载着华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维系着炎黄儿女的精神追求。怎样有效地开展书法教育,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怎样通过书法教育实现育人的目标呢?
获嘉县大新庄乡中心校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探索、实践并总结、创立了硬笔书法“六步”教育教学模式:书法教育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看、学、练、评、展、思”工作,保障书法教学的高效开展,实现书法育人的目标。
细细看:
书法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看结构、找主笔、定重心;看美在何处,如何表现美。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书法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书法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欣赏、多积累,重视书法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书法应用规律,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
周周学:
在课时上保证“一长五短”,即每周安排一节40分钟的写字长课,每天下午安排20分钟的写字短课。另对特长生开展每周一次的专项训练课。
这是整体性课程安排,大新庄乡中心校把“写字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以此营造良好的学校写字文化氛围,促进书法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导处、德育处等各部门全力协调,使课题研究工作渗透各科课程、多元化顺利开展。
天天练:
全体师生每天中午在古典音乐的浸润下练字30分钟,并开启师生挑战书法教育“百日书写”活动,转发的微信朋友圈、信息等宣传展示现已开展到100多期。正是师生每天坚持书写的好习惯,才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该校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夯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师生已养成了自主练字的好习惯。
次次评:
每堂书法课都对学生的书写及时进行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改,知其优劣,促其成长。每次“翰墨书香校园”书法比赛,家长与书法爱好者积极参与,书法教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家长的欢迎与赞赏。家校书法联谊,共同携手家庭、社会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深入巩固书法教育成果,该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亲子共书”活动。学生喜欢书法,家长高兴支持,“亲子共书”的书法教育之风悄然兴起。“爷孙共书”“父子共书”“母女共书”,亲子共
书的队伍越来越大,优秀比例逐年提升。每年,家长参与中心校书法比赛已成为书法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月月展:
每月一日,大新庄乡中心校、各中小学从师生日常的作品中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积分,并通过微信群进行展示、宣传。师生一刻不敢懈怠,砥砺前行,做好示范引领,提高书法教育影响力。以活动促发展,办大赛育英才,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是确保学生练字兴趣的基本保障。以赛促教,让书法教师的付出在比赛中得到肯定,以此确保书法教育持续开展。
多年来,该校辖区南务小学先后与村“两委”、立德爱心教育资助协会联谊,组织召开春节的“翰墨飘香”文化艺术节,与村民欢聚一堂,共同关心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大新庄乡一中等学校组织开展迎“双节”书法展、书法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县级书法竞赛,书法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师生汉字书写意识增强,书写兴趣浓厚,书写水平日益提高,受到了上级的一致好评,并走进县教体局、县名校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进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常常思:
该校在书写教育上特别要求师生注重反思,做到练习——思考——研修——书写,人人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相互传阅,相互学习。“学贵有恒”,书法教育更是如此。坚持书法教学,师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修身养性,陶冶了情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获了一摞摞的书法荣誉证书。
截至2018年12月,该校共有1000余名学生获得不同等级的书法等级证书。2019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墨香书法展示”活动中,大新庄乡中心校学生陈涵获小学硬笔组一等奖,曹胜毅获中学硬笔组三等奖。2019年,在新乡市举办的第二届硬笔书法比赛中,中心校获得一等奖的占9人(一等奖共10人),二等奖20余人。在刚刚评选结束的“筑梦中国星耀中原”河南省青少年书法大赛中,大新庄中心校有36名师生获奖,其中特等奖3人、金奖6人、银奖13人、优秀奖14人。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这样评价书法:“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正在以多种方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它在给人以文化熏陶和享受的同时,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精神气质,促进文化修养的提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也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注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分。
(李秋娟文/图)
大新庄乡中心校书法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