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陈旭)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8日发布消息,首次将自然科学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两个职称系列纳入社会化评价,破除体制外科研人员职称申报“玻璃门”,企业、智库的科研人员可通过“个人自主申报、行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用、政府监管指导”的方式,申报职称评审。
北京市人社局会同其他单位8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提出职称评审代表清单制度,完善研究员“直通车”评价机制,建立自主评价和社会化评价的分类管理模式。
据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是职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进行评价,涉及物理、化学、文史哲等学科领域,是科研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本次改革将分层、分类制定评价标准条件。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推广型、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型三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分为基础研究型、应用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型两类,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按照“干什么、评什么”分别制定评价标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