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2月3日 星期

陈明和李庄镇的“十三五”


本报记者郭书武实习生李梦溪

11月30日中午,简单的一顿午饭时间内,封丘县委常委、李庄镇党委书记陈明接了6个电话,打了5个电话,答应了一些事,安排了一些工作。

陈明很忙,这一段时间他正在市委党校学习,当天省里有个检查团到李庄镇,陈明请假回去,工作结束后再返回市区,下午还要继续上课。

作为全省滩区迁建试点工作,李庄镇的使命已经圆满完成,本可以缓缓劲的陈明还是一如既往地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最后一批搬迁群众都已经领到了钥匙,有的已经搬进去了,有的还正在装修。搬家的事情不宜搞‘一刀切’。”陈明说。

如今走进6000亩的李庄新区,道路横平竖直,楼房一排排一栋栋,服务设施健全,成为黄河滩区迁建的一颗明珠。4万余名群众从黄河滩里搬迁过来安居乐业,实现了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大的跨越。

其实,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经历了5年时间,而当初没有谁认为能够搬迁成功,除了封丘县委、县政府和李庄镇党委、政府。

变化始于陈明2015年2月到李庄镇上任,知情人说他去“啃硬骨头了”。面对迁建前期工作几乎停滞的局面,陈明带领工作人员以“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重新开启了迁建工作。

5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可对于滩区4万多名群众来说,是他们的生活生产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5年:搬进了新楼房,用上了天然气,部分居民还使用上了暖气,学校、医院、超市都在身边。

李庄镇滩区迁建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搬迁户对新区住房满意度最高,拆旧复耕顺利推进,搬迁新区后充分就业,迁建过程中“无一户强拆、无一人上访”,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年的时间,李庄镇不但实现了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而且财政收入从2015年的892万元左右增长到2020年的3126万元(数据截止到11月30日),居民人均收入从6530元增长到13280元。

陈明更为看重的是,滩区迁建凝聚了民心,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只是5年时间,陈明变得憔悴了,累出了病,工作的时候昏倒了3次,最后一次直接到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治疗期间,他仍然通过手机指挥工作。

如今的新区外围,3000亩围镇林、9000亩沿黄大堤生态带,逐渐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滩区内,拆除旧村庄进行复耕,打造成黄河生态文化公园,一排排果树、一片片花木、一簇簇林下作物在风中摇曳多姿。

新楼房盖好,居民搬进来只是第一步。陈明认为,生活环境的改变,李庄镇居民一些生活习性也得改变,应该抛弃陋习,跟上时代发展,走上文明生活之路。在新区管理上,李庄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深化“联户代表制度”“单元长、楼道长、片区长”制度,“网格化管理”“文明卫生户”评选,“平安文明卫生示范小区”创建等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智慧新社区”“平安新区”“文明社区”。

陈明对小区建设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陈明在俄湾村小区内走走转转时,突然发现小区内的路灯发出的光照在相邻居民的窗户上。陈明认为这样会影响居民休息,尽管居民说“不碍事”,但是他仍然安排工作人员尽快处理好此事。

走在小区内,小区居民几乎没有不认识陈明的,有的会笑眯眯地打招呼,陈明也一一回应,时不时地攀谈几句。在滩区迁建过程中,陈明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谁都可以给他打电话,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即使正在开会接不了电话,也会发短信告知对方,待会议结束后立即回复。

十九届五中全会开过之后,陈明正在考虑的是如何把滩区迁建与全面开启的乡村振兴相对接,深入融入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去,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滩区迁建百姓要‘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李庄镇要科学制定自己的‘十四五’规划。”其实,陈明已经有了李庄镇的初步蓝图:通过打造迁建特色小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完成“两带两区一城一园一传承”整体规划建设,使居民更加富裕,生活更加幸福。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