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全市小戏小品大赛决赛在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梨花轩小剧场举行,经过激烈角逐,13部进入决赛的作品分获各类奖项,由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小戏《特殊婚礼》和市群众艺术馆创排的小品《疫情卡点》分获小戏类和小品类第一名,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可贵品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升我市文艺原创力,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推出更多具有新乡特色、新乡风格、新乡气质的艺术作品,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共同主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市群众艺术馆、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市小戏小品大赛于今年5月拉开了帷幕,经过各县(市)、区的层层选拔,最终有13部作品进入决赛,其中,小戏6部,小品7部。本次入选决赛的作品可谓包罗万象,有歌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宣传黄河文化的,还有抗击疫情、扫黑除恶、反映良好家风的等等。这些作品都紧贴人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积淀,引发了评委和观众的共鸣。
小戏《寻亲路》由原阳县怀山艺术学校创排,这是一部扫黑除恶打拐题材的作品,演员都是该校的学生,年纪不大,功力不浅。演出全程催人泪下,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市戏剧家协会创排的小品《凤还巢》由朱巧云老师领衔,充分展示了戏曲的魅力和传承的力量。
小戏《雨过天晴》《驻村书记是儿媳》《爱在乡村》《赵大婶脱贫记》均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的作品,演员用精湛的表演展现了脱贫路上的不易,世间处处有温情,虽然有困难,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总会渡过难关的,脱贫致富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在小品的比拼中,脱贫致富的题材是热门话题。《李别筋搬迁记》《明天会更好》向人们传达了生活向好转变的过程,告诉人们即使遇到不如意的地方,也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小品《俺妈也是妈》《妯娌和睦孝双亲》《有钱没钱都是妈》则是反映良好家风的作品。婆媳矛盾总是被人诟病,很多时候都是误会造成的,中国人总说家和万事兴,我们不能只看到对方的不好,纠结于家庭琐事,应敞开心胸,这样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和睦的家庭。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各剧团和社团都展现了良好的素养。此次大赛同时还评选出了文华剧目奖及单项奖若干。(新宣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