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封丘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坚决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总体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实施扶贫规划,以“党建引领、项目支撑、政策保障、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借势发展、共奔小康”和“决不弄虚作假、决不搞数字脱贫、决不搞形象工程、决不落下一户一人”的理念,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2018年年底,封丘县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年底,全县13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截至目前,全县全口径建档立卡贫困户23819户85152人已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凝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广泛共识。封丘县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分享了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服务延伸带来的红利,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惠民政策的保障实施,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温暖和关怀。全县扶贫干部收到锦旗达2000余面。王村乡小城村贫困群众郭文省在自家院墙上用水泥抹了一块儿小黑板,并在上面写着“共产党万岁”,每当黑板上的字经风吹雨淋模糊褪色时,他就再描描,真正把共产党的恩情刻在了心上。城关乡陈堂村贫困群众刘长喜在写给县委的信中说:“感谢党,感恩伟大时代的领航人习近平总书记。”全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越发笃定。
脱贫攻坚激发了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封丘县创新“1234”扶志工作模式,把贫困户培育成为有理想、有志气、有能力、有成效的“四有”脱贫户,在全县营造了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强大动力。《人民日报》头版头题以《老郭脱贫记》为题报道了王村乡小城村村民郭祖彬自主脱贫致富的事迹;曹岗乡清河集村村民张好群自强不息,与贫困斗争的故事在央视《决不掉队》栏目中播出;新华社以《再不起眼的小草也要绽放自己的光彩》为题报道了封丘县农妇罗加兰从自己脱贫到参与扶贫的励志故事。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先后播发封丘县脱贫攻坚报道400多篇,有力弘扬了“自己干、政府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旋律。
脱贫攻坚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和为民情怀。封丘县委、县政府积极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实施战区化作战、网格化管理,将全县19个乡镇划分为6大战区,把全县17万农户划分为7638个网格,40名县级领导、220名驻村第一书记、609名科级网格长、7122名党员干部共分包24158户贫困户,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沉下心、俯下身,走千村、进万户,转作风、送温暖,锤炼了作风、磨练了意志、收获了民心。疫情期间,3000余名基层扶贫干部冲锋在一线,坚持“战疫”和“战贫”两手抓,进一步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脱贫攻坚全面提升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水平。全县共实施产业项目173个,覆盖贫困户17739户,带动贫困人口51806人;共
修建农村公路1180公里,硬化村内路面1072公里;新建党员活动室405座,新建标准化卫生室496座,新建文化室371座,新建文化广场401座;609个村全部通电、通网、通车、通邮、通有线电视并安装了路灯,全县所有农户都吃上了安全放心水。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大量惠民、利民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干部群众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诸多难题,干成了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实事,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公信力也大大增强。
脱贫攻坚助力封丘县党建新提升和新加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封丘县创新实施的联户代表制度、“五步工作法”、县级下派第一书记等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制度成效明显。通过“五个一批”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对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的村进行彻底治理和提升,实现工作均衡化。同时,无职党员和新乡贤参与社会治理和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实现了各级力量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营造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副主席、封丘县委书记李晖表示:“脱贫攻坚收官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踏上新的起点,我们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点在思想认识、政策保障、工作落实上加强衔接,确保从脱贫攻坚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闫利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