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京元
虽是冬日,新乡县小冀镇街道上依旧川流不息。人声鼎沸的青年大街上,商铺林立,高档影院以及精品商店一应俱全,这里已和城市没有差别。
多年前,一定要把农村建成“乡村都市”的刘志华,此刻,正坐在洒满阳光的办公室里,盘点疫情以来的集体收入情况。
“2020年,京华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2亿元,利润在2000万元左右,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在疫情影响下,京华村经济同样受到巨大冲击,取得这个成绩并不容易。
据介绍,“十三五”开始前的2015年,京华村集体收入1.5亿元,利润1500万元。拿2020年的数字来比较,收入增长了0.5亿元,利润多了500万元。
单从数字来看,增长幅度并不是特别大。5年来,京华村的产业并没有大举扩张,但产业结构调整却悄然推进,在10个经济单位中,三产占了较大比重。
“从项目来说,‘十三五’以来,京华村投资3000多万元建了婚庆大酒店,投资3200多万元对京华园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再就是修建道路、安装路灯及用水设施。”带领京华村走过将近50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刘志华对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有着自己的认知。
“企业必须稳步发展,同时还一定要提高人的素质。”刘志华常说,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有高素质的事业,她把这句话贯彻到京华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方面。
今年疫情期间,刘志华把企业管理纳入到市场价值规律中来,对工资进行改革,对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按照贡献大小、产值大小进行奖励。一些岗位根据形势需要减员后,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产值不减反增。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京华园景区科技馆项目,一名副经理一天销售收入2000元,次日换了一名讲解员,结果销售收入5000多元。刘志华听说后,立即奖励这名讲解员200元。
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主观努力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在京华村,大家都知道刘志华有两面,一面是对村民员工柔起来像水,一面是严厉起来又很虎。
“管理这么多人,光柔不行,该严厉的时候必须严厉。”刘志华话是这样说,但大多时候她总是奖励多于惩罚。她把思想品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人的品行好,工作中出现错误可以理解并弥补。
人的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各项事业发展。“十三五”以来,最让刘志华满意的,并不是集体收入的增加,而是京华村的领导班子凝聚力增加了,村民幸福感提升了。不管在任何时候,刘志华把是否牢记初心,是否德才兼备,是否能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看成识人用人的基本准则。
走在大街上,同龄的老年人总是上前拉起刘志华的手,既是关心又是期盼:“您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的福都是您带来的。”年逾八旬的刘志华擦擦眼泪,安慰道:“放心,我一定把接班人培养好。”
记者采访的当日上午11时,村民常银秀给刘志华打电话说:“中午我做的您最爱吃的粉浆饭,在家等你啊。”刘志华赶紧嘱咐:“千万不要做多了,够咱几个人吃就行了。”
这样的温馨时刻,常常让刘志华陶醉,这是京华村人纯朴善良、乐善好施的最好证明。有一次,村里一个年轻媳妇给刘志华送来一锅饭,饭吃完了,才想起忘问是谁家的媳妇了,直到现在锅还没有送走。
京华村村民精神文明的提高,建立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刘志华计划今年年底全体村民在以往集体福利的基础上,年终每人再多分配1000元,加上中秋节福利1000元,今年每人多得2000元。
这仅仅是福利收入,如果加上村民在企业工作的工资收入及福利,每人的年收入在6万元到10万元以上。还有的村民自主创业经商,尚不在统计之内,其收入会更高。
谈及“十四五”,刘志华已是成竹在胸。她说,京华村下一步摊子不盲目扩大,要强不要大,在项目建设上,尽快建成京华园科技馆,吸引更多游客,根据市场需求对工厂进行产品转型,对部分项目升级改造。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分配力度,提高村民收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增加村民对幸福生活的获得感。
“特别是要防范疫情,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是保证正常生产经营,二要保证村民生活。”无论是近忧还是远虑,作为京华村的领导者,她必须方向明确,定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