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82名流浪乞讨人员“变身”我市新市民侧记
◀享有低保的我市新市民
◀市民政局局长胡建森、副局长汪新安等带领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火车站开展巡查救助
▶延津县公安局榆林派出所民警同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落户者进行逐一核实
◀流浪男子与失散11年的亲人家乡团聚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与被救助的外籍女孩交流谈心
◀疫情防控期间,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求助对象测量体温

孙保军刘天石吕自会文/图

“助新伟,这是你的身份证,以后你就是新乡人了。”近日,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到市精神病医院和市老年公寓服务中心,为82名长期滞留在我市的流浪乞讨人员送来身份证和户口簿。从此,他们就是有“身份”的人了,成为了真正的新乡人,可以像其他市民一样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

据市救助站甄别科科长赵民峰介绍,这82人表达能力存有障碍,经多方寻亲无果,成为长期滞留在市救助站内的特殊困难群体。落户之后,他们从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变为纳入相应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的新市民,生活有了着落。冬意渐浓,这样的消息,让人在寒风中感受到牧野大地的一席暖意。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

收官之年,城市贫困人口也是不能落下的一环。多方寻亲无果、长期滞留在市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无疑是城市中最困难、最脆弱的特殊群体。

对这些流浪乞讨人员来说,市救助站就像是临时避风港。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用心用情,把带着温度的关爱传递到每一位无家可归者的身上——不论是提供一日三餐、照料安抚,还是帮助千里寻亲、奔波救治;一脉脉善意的眼神儿,一件件温暖的棉衣,一颗颗坚守誓言的初心,都能让他们感知到这座城市的厚善与包容。

一座城为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兜底,拔高的是救助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准,拓展的是人文关怀和社会治理的宽度,更切实将服务百姓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

守初心担使命履行兜底职责

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为符合条件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户口的合法权益。

对生活无着的极少数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落户安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不落一人、不留死角”的决心。

在全国范围开展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中,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多个委、办、局,联手解决这部分特困群众的落户和安置问题,并配套出台流浪乞讨人员落户的制度政策,细化落户条件,严格落户程序,建立长效机制。

市救助站和市公安局依据民政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为这些流浪乞讨人员解决户口问题。落户手续办理过程中,延津县公安局榆林派出所、市公安局卫滨分局中同街派出所民警多次往返市救助站,第一时间对滞站人员情况进行逐一核实,并在全国人口信息系统进行人像比对,同时采集了DNA血样,送上级公安部门输入全国人口失踪库进行查找比对,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完成一系列甄别、采集工作后,为他们取名为“党”姓、“助”姓,使流浪乞讨人员有了合法身份,为下一步办理医保、进行政策安置、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

遇破解了难题。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最边缘、最困难、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他们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低保、医保等政策就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兜底性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落户安置,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得到应有的保障,重建生活的信心,这是我们的责任。”市民政局局长胡建森郑重地说。

“尽管流浪乞讨人员可能缺乏自食其力的生存本领,甚至连正常的沟通和表达都存在障碍,意识不到落户的意义,但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尊重他们作为一名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既是新乡的包容与胸怀,也是城市的底色和温度,更反映出人民至上的理念。”市救助站办公室主任吕自会说。更为重要的是,接下来落户人员将被纳入

相应的保障体系,符合条件者可以享受我市特困人员供养保障、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政策。

“这些落户人员,我们会分批次逐步转入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定点医院等安置场所,予以集中供养、医疗救治,实施老人、孩子、残疾人分类照料,使他们得到更为专业的照护。”市救助站副站长刘清泉表示。

“11月1日零时,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82名新乡新市民,将在普查公报上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市民政局副局长汪新安的话语道出民政人的细腻与柔软。

用政策的温情温暖流浪乞讨人员的心,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既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应有之举,也是社会应有的温度。

转作风高站位实施精准救助

今年3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集中开展落户安置行动”是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六项重要任务之一。市救助站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按照“托底线、救急难”的工作要求,积极构建规范、精准、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全力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做好“集中开展落户安置行动”的同时,全面开展照料服务达标行动、救助寻亲服务行动、街面巡查行动、源头治理行动和提升救助管理干部队伍素质行动。

市救助站专门召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制订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

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由站长李长忠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购买储备救助衣物500余件(套),方便面、矿泉水等救助物品1000余件(套),集中部署托养机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通过定期检查、派驻人员等方式,及时、准确掌握托养机构运行情况和送托人员健康状况。市救助站邀请爱心服务队及爱心人士担任特约监督员,对救助管理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自今年专项行动开始至10月,共救助各类困难群众432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2人,老年人103人,残疾人14人,精神障碍患者23人,传染病人2人,少数民族4人,外籍人士1人;购买乘车凭证111人次,护送返乡63人次,核酸检测38人次,为8名重病受助人员进行站外就医诊治。

在求助寻亲服务大提升行动中,

市救助站通过“社会化寻亲”“互联网+寻亲”模式,充分利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依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通过人像比对、DNA检测等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先后为15人进行人像比对,为108人进行DNA采集;为25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极大减少了救助管理机构内人员存量,从根本上降低了安全管理风险。

在“24小时流动救助”“救助管理进社区”“夏季送清凉”“濒临流浪人员排查慰问”等专项活动中,市救助站以火车站、汽车站、繁华商贸区、地下通道、桥梁涵洞等生活无着人员集中活动区域为重点,通过昼夜不间断巡查等方法,积极救助劝导街头生活无着人员进站接受救助,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物品和详细的求助方式。专项行动出动车辆

200余次,巡查人员360余人次,实施救助260余人次,为200余人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协调各个公园值班亭(室)外悬挂临时救助点标识标牌,存放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物品,随时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简易救助服务。

在“救助机构开放日”之际,市救助站开展以“传递温暖,关爱救助”为主题的救助管理宣传月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媒体记者和热心群众实地参观考察救助环境和服务设施,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市民对救助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活动月期间,共接待政策咨询700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听取意见、建议50余条。

大爱寻亲温暖回家失散11年喜团圆

“感谢党和政府!再也不能让你走失了,全家人日夜都在想你,你可回来了!”在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童岗村,赵某的父亲紧紧抱住寻找多年、杳无音信的儿子边哭边说。亲人久别后再团聚的场面,温暖人心、催人泪下。这是市救助站真情救助、大爱寻亲成功后,及时将走失11年的流浪男子赵某,数百里护送回到家中的真实故事。

2009年,19岁患有精神疾病的赵某,骑自行车从童岗村去亲戚家时,迷路走失,从此杳无音信。家人到处张贴寻人启事,走遍了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寻找,仍然没有找到,慢慢地,亲人们失去了寻找的信心。11年间,这名男子的母亲抱憾去世,两个姐姐也已分别成家。因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父亲从来没有终止过对儿子的思念。

2016年,市救助站在救助巡查中发现了流浪的赵某,工作人员立即将

他接到站里,为他洗澡换衣。因赵某患有精神疾病,也不说话,虽经多方询问,却未得到任何信息,这给寻亲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始终陪伴在现场的站长李长忠说:“先将赵某送到医院接受治疗,等病情好转后,再进行信息核实和寻亲。”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并成立联席会议机制,对流浪乞讨人员街面救助、疫情防护、医疗救治、站内生活,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全方位的保障。

今年5月份,赵某的病情有所好转。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赵民峰每天与赵某聊天,想从他口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其家乡的信息。通过赵某对家乡的模糊描述,再加上运用公安机关的人脸比对技术,终于查到了赵某是周口市人。经过与周口市救助站多次沟通核实后,又找到了赵某父亲的联系方式。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与赵某父

亲联系,并将照片一一传给他。经过赵某父亲的仔细辨认,救助人员听到电话那端突然传来嚎啕大哭声,几分钟后,赵某的父亲才说出话来:“真想不到我儿子还活着,感谢党、感谢新乡救助站。”

赵某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当即购票赶回家中。为了让失散11年的亲人早点儿团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给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市救助站一行5人,由副站长黄镇带队,于6月5日驱车200多公里,将赵某送回家中。

经过3个多小时的奔波,市救助站的护送车辆抵达周口市商水县黄寨镇童岗村。刚到村口,道路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众多村民出门迎接,赵某的家人忙着放鞭炮、播音乐、送锦旗……一幅迎接亲人和乡亲的感人画面,定格在了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记忆中。

虽辛苦,但能让一个走失多年的人回家团聚,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满怀欣慰,千言万语都融入了赵某父子拥抱的感人情景中。当市救助站工作

人员完成任务即将返程时,乡亲们依依不舍,坚持挽留、招待。看到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执意离去,乡亲们只好拉着他们的手送至村口,目送着救助车缓缓消失在路的尽头。

后记:不久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体帮扶兜底的决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台兜底保障政策体现了城市温度,在新一轮人口普查即将开始之际,将这些流离于城市、乡村人口统计口径之外的边缘人员,融入城市发展中来,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救助、寻亲、落户……是关爱这些困难群体的关键,身份证上那一长串数字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认同,更是看得见、摸得着、切切实实的安全感。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