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童谣诠释核心价值观
1976年,范言斌在低矮破旧、三县交界的原阳县黄河滩区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并立志要在乡村学校干出特色。1983年,他参加中师进修,又到河南师大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还参加了全国高等自学考试。1985年,他在原阳县陡门乡周庄学校教初中语文;1989年,任陡门乡范滩学校校长。
在范言斌的感召下,1992年,范滩村集资修建了范滩学校。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全校师生抬土垫操场,后来又盖了一座教学楼。为了让学生远离“灰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范言斌开始创作接地气的校园新童谣。
2001年,范言斌创办了校报《春芽报》;为乡政府主编过《黄河报》,宣传党的政策,并开辟了教育专版。
2005年,范言斌创作的新童谣写满了几大本,抄在黑板上教学生诵读。2007年,他从爱国教育、行为规范、少儿教育、基本常识、社会公德、语文拓展等方面编写166首新童谣,自费出版了《校园新童谣》,免费发给学生学习。
范言斌说:“学校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如果我们不用健康向上的新童谣来引导学生,那么一些‘灰色’童谣就会误导学生。要禁止‘灰色’童谣,光靠简单的批评不行,必须为学生编写一些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的接地气的新童谣,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创作校园新童谣时,范言斌把新闻写作与作文教学、语文拓展相结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原文190个字,范言斌改写成一首歌谣时,仅用59个字就概述了全文,唤醒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赢得好评。
2008年,原阳县教体局把范言斌的新童谣制成16张标语,分发到全县300多所小学,张贴到各校教室,让墙壁会说话。该县教育局原局长李世宗说:“范校长花费多年心血创作出了新童谣,这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张贴标语的形式,传唱并学习新童谣,打造优秀校园文化,促
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当乡党委、县教体局决定调范言斌去乡政府、县教育局负责宣传工作时,被他婉言谢绝。范言斌扎根乡村育桃李,在黄河滩区小学默默耕耘了几十年。
郑州大学教授张学义看到范言斌创作的《上课》童谣时说:“困扰中小学教师多年的课堂组织教学难题,范校长用一首童谣就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些新童谣言简意赅,便于接受,易于传唱,值得借鉴。”张学义还给其中70多首新童谣谱上曲,使学生有了适合自己的歌曲。
用新童谣培根铸魂
2014年,范言斌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方面出发,又编写100首新童谣,出版了《当代新童谣》。原阳县教体局把该书作为地方教材发到全县各学校推广学习。2016年,范言斌又应邀给我市诚城社区编写了一本《社区新民谣》,被广为传阅。
河南省教育厅原厅长蒋笃运看过
范言斌的新童谣后,赞不绝口,在给范言斌的回信中说:“范言斌校长编写的童谣内容积极向上,健康乐观,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助于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2010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来我市参加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会时,看了范言斌编写的《校园新童谣》,也不时称赞。
范言斌退而不休,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到我省各地中小学校、乡村、社区宣讲“用新童谣培根铸魂育新苗”公益课。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授大道理,用新童谣规范人的言行,净化人的心灵,传递正能量。
他投资9万多元开辟健康成长通道课题研究,编写出版新童谣书籍,印制童谣标语,为山区和乡村的孩子捐赠《校园新童谣》《当代新童谣》3680本。他自费为所住楼道单元1楼到5楼加装不锈钢扶手,方便老旧小区老人上下楼。疫情期间,他购买18箱牛奶、火腿肠、方便面慰问在社区卡点执勤的保安和志愿者。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说:“范言斌既要照顾偏瘫的妻子,又要创作出版新童谣书籍,还要进社区和学校宣讲公益课、传递正能量。他是我国新童谣概念的首倡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2009年,范言斌的《用童谣为学生开辟健康成长通道》课题,荣获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该课题被省教育厅编入《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书,向全省学校推广。
范言斌用读童谣书籍、唱童谣歌曲、挂童谣标语、玩童谣游戏、演童谣短剧及语文拓展的形式,诠释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新童谣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占领校园、乡村文化阵地,让学生和老百姓看得见、记得住、用得上;用新童谣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爱国信仰教育,营造特色育人环境。
妙手绘童谣,匠心育桃李。范言斌给学生、给老百姓留下一个拆不掉、搬不走的精神家园。
(孙保军刘天石文/图)
人物档案范言斌,全国新童谣知名作家、一个退而不休的小学校长;从事教育41年来,编写了2800多首新童谣,已出版《校园新童谣》《当代新童谣》《社区新民谣》等书;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新乡市最美文明市民”“新乡领航幸福家庭先进个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