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保健院有个特殊的科室,其特殊在医护人员合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透明办公室,但这里的儿童康复功能训练室却是宽大敞亮温馨的,家长可以在外面观看康复训练师娴熟地为自己的宝宝按摩、点穴……这里就是该院的儿童康复治疗中心。
儿童康复治疗中心主任周琳每次看到训练的宝宝们,就会很自然地弯下腰,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今天训练真勇敢。”护士长王培鹏说:“周主任对待每个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是住院还是门诊治疗,她都用心为每个宝宝制订独特的方案,因为在她心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与不会说话的孩子打交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生病的孩子,周琳“察言观色”,一边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一边听家长“语无伦次”地介绍病情,然后综合分析,快速检查诊断,整个过程不仅要求快而且不能有丝毫差错(如图)。从医30年周琳从未发生过延误诊断、治疗的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
医术严谨、医德高尚,每一个她诊治过的孩子的家长都特别信服她,从出生时新生儿科的小患者到长成十几岁的中学生,只要一生病就会想到她,简单有效的治疗让家长省心、放心。
在临床工作期间周琳发现,有些自己千辛万苦救治过来的危重患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反应迟钝、肌张力高、手不会握物、4个月了头还抬不起来、半岁了还不会坐、1岁了不会站、注意力涣散、言语不清晰等症状。她失眠了,这些折翼天使将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从此,她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康复医学中,给予了这些折翼天使重生的希望。
康复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不被家长熟知。临床中曾发现一些有异常的患儿,家长无论如何也不接受治疗,并排斥医生,出言更是让人难以接受。这些并没有让周琳退缩,她精心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到全国知名的医学院取经,并策划成立了儿童康复治疗中心,为我市的患儿建立了康复乐园。
周琳不断引进新治疗手段,从门诊治疗发展到了近30张床位的病区。为了让更多的患儿得到治疗,她积极争取省、市残联项目,使患儿家庭尽量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救助补贴。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周琳把祖国医学的精粹与世界先进的治疗手法相结合,同时大量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康复理疗设备,如德国的计算机言语矫治仪、生物反馈治疗仪以及听觉统合训练系统等。儿童康复治疗中心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每天来治疗的患儿络绎不绝。
近年来,患孤独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家长是因为孩子三四岁不会说话,或者送幼儿园后不听指令、不合群、乱跑乱跳、难以管理来就诊,经过周琳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相关评估后,详细给家长解释孩子的病情,有些家长从难以接受,到逐渐信服,同意她对孩子的病情分析。每次接诊这样的孩子需要花费2个~3个小时的时间,可她从不厌烦,都是耐心地和家长沟通,解决家长心中的疑问,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积极配合孩子的治疗。
通过应用行为分析法,儿童康复中心开设了个别化训练、小组训练、亲子班等形式的课程,使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得到治疗,并培训这些孩子的家长,让他们也掌握训练方法,促进孩子的进步和能力的改善,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的工作得到了省、市残联的高度评价和认可,给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很大负担。
“我们中心的晨会是早上7点半开,主任总是第一个到,进行全方位的工作安排。她对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了如指掌。”科里的医生都这么说。
“我将孩子交给周主任治疗很放心,她根据孩子的治疗效果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我家的浩浩8个月来时还不会坐,经过半年的治疗现在会走路了。”浩浩的妈妈激动地说。
有些长期治疗的孩子,家长难免有事中断治疗,她担心中断治疗会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就和护士长商量派人照顾孩子,让家人安心办事,家长回来后感动地说,比他自己照顾得还好。
每周五下班时,儿童康复治疗中心所有医护人员都会聚集在训练室内进行业务学习,每期每人学习一个课题。对每次学习情况,周琳都会点评并给予鼓励,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里,大家谈论最多的是治疗的心得体会、宝宝的治疗效果、语言课的收获、水疗的作用、理疗的部位等。据了解,周琳在国家及省级期刊发表了10余篇论文,还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两项,她的经验也被很多康复机构采纳和运用。
周琳说:“无论是健康的孩子还是发育异常的孩子,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太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治疗中心所有医务人员会和家长一起,永不放弃,共同托起这轮希望的太阳。
(孙民芳 乔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