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9月11日 星期

“快反”铁军,让正义来得更快
——新乡公安机制改革破解“接警慢、破案难”

刘军旗焦书英

一顿饭的工夫,300块钱的超市小票打印纸不翼而飞,王怀中压根儿没有想到报警,“恁小的事儿,报了也是白报”。转念又一想,万一小偷还有其他作案目标呢?他试着拨通了新乡公安110。没想到,几分钟后,两名全副武装的公安民警来到小区接警、处警,开展工作;第二天中午,人赃俱获,物归原主。

在新乡,大到现行命案,小到盆花、电动自行车上的电瓶丢失,无不快速接警、快速处警。数据显示:市区传统盗、抢、骗刑事警情日均下降了4/5,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自2018年以来连年攀升,全市公安工作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一降、双升”的背后,源于一支新组建的“快反”铁军——新乡市公安局情指快反处置中心306名公安民警,24小时全时段、全天候守护着市区的大街小巷,他们“有警处警、无警巡逻”,擦亮了金色盾牌的忠诚底色,书写了护民爱民为民的初心情怀。

基层公安的“难”

为什么有的群众丢了东西,会产生“报警也是白报”的感慨?固然这是个例,但也充分暴露出过去公安工作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梗阻点。

以改革前市区的洪门分局为例,党、政、军机关所在地,高校云集,商业写字楼、居民小区密布。既要护好主城核心区,又要管好城乡接合部,该分局是市公安局最繁忙的分局之一。

辖区人口多、面积大,自然警情多,但警力却有限。

13万名常住人口,外加16万名流动人口,仅有3辆110接警车。从接到市局指挥中心警情指令,到指派处警人员前往现场处置,中间环节需要时间。警情多了,因处警车、处警人员有限,贻误战机、拖延处警时间,引发群众投诉已成为“家常便饭”。分局民警邢法力感触深刻:每天警情30起以上,平均每辆车日接处警10多次,多数都是车一出去就是一整天。

这还不是最突出的问题,最棘手的事就是接警后的后续处理。

调查、走访、调解、侦查、破案、依法诉讼,每个环节都需投入警力。尤其在侦查环节,大量接报案件的调查需要技术部门及时给予配合支持,分局民警首先要拿到市局的“介绍信”,也就是刑事案件调取证明,然后跑到相关技术保障部门收集证据信息。沟通、协调,磨口舌、费功夫。

基层分局被动应付、疲于奔命,破案率低、挽损率更低,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自然不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表面上是接警慢、破案难,本质上是机制不畅、人浮于事的顽疾痼症。”市公安局党委认为,“唯有改革,才能破题;唯有创新,才能开创新局面!”

改出来的“快”

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新乡公安充满了浓烈的改革意识和责任担当。

资源整合。去年9月,市公安局在原110指挥中心、情报信息研判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市局视频监控中心、特警支队部分警力和14个分局接处警民警,市公安局情指快反处置中心应运而生。

机制再造。该中心下设4个情报研判指挥大队和4个快反处置大队,30辆110武装巡逻防暴车,按照“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模式,在划定的责任区内“接警处警、巡逻防范、处突反恐、打击现行”,24小时屯警街面,守护在城区的角角落落。

有分有联。科学划分巡区,把巡防车辆“固定”在最易发案的区域、240名民警“承包”了30个巡防责任区,在实战中按照就近原则,实现联动配合。在当天确定的时段内,所有路面巡防快反处置民警和情报研判指挥民警统统归“快反中心”值班主任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考评、统一奖惩。

规范执法。质效提升,规范执法是前提,更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快反”民警全部由306名授衔民警组成,改变了以往分局出警时一名民警带领一名辅警的配置,不但规范了执法主体,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现场处置能力和水平,消除了执法安全隐患。

“新机制实现‘前端+后台’模式,即:接警员接到警情后,指挥大队第一时间指派屯警街面的快反处置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先期处置,若属刑事案件,当日值班的情报研判民警将会立即启动案件研判机制,协调指挥现场民警抓人破案、追赃挽损。”中心主任崔玉明解释。

“快反”,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快”:下达指令快、赶赴现场快、警情研判快、线索反馈快、破案抓人快、追赃挽损快。以“快”打通“中梗阻”,以“快”提升群众安全感!

市民张涛办事回来,停在路边的摩托车不翼而飞,他立即报警。很快,两名荷枪实弹的快反处置民警来到了他的面前。详细询问被盗摩托车的停放位置、具体停放时间、被盗车辆详细特征和新旧程度。在将报警人移交辖区分局开展进一步询问的同时,情报研判指挥大队的民警快速启动研判机制。一天后,被盗摩托车“物归原主”,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下转第二版)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