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同甫 李忠科 文/图
一年兮筚路蓝缕,一年兮春华秋实;一年兮栉风沐雨,一年兮玉汝于成。有这样一所学校,深居闹市,却宁静以致远,用知识与责任奠基学生未来,成就孩子腾飞梦想;有这样一群同仁,身处繁华,却淡泊以明志,用学养与关爱培育孩子成才,成就自己幸福人生。它就是坐落在巍巍太行山下的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翻开其厚重的史册,岁月不居,状元桥、大成殿、亚圣殿等经典建筑,集千年文风雅韵于一体,犹如一首雄浑的古风述说着共城文化;再看今朝,时光如节,日新桥、起航楼、毓秀亭等现代建筑,续百年教育而不辍,匠心筑梦再谱一曲新时代的教育赞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为潜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辉县市一中”)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之上,紧扣时代脉搏,牢记使命责任,提出“三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坚持“思想建设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安全保障是学校工作的底线”的工作思路,瞄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的发展目标,以父母之心当老师,以学生为本办教育,与时俱进,实干创新,努力把辉县市一中办成一所给学生以终身积极影响的具有更高水平的示范性学校。
改革创新为梦想奠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辉县市一中根据近年来高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综合素养明显分化的现状,积极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推行A·B班教学制。“一套人马,两个层次,因材施教,动态管理”,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组建A·B班,配备共有的一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同时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变化的学业水平适时调整学生的所在班级。这种体制,使公平竞争有了平台,因材施教有了抓手,不仅调动了“学”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教”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实现校内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该校长年开展以“争当为人师表先进个人”为主要载体的师德建设活动,始终恪守“三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致力实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可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的发展目标。
变革作业形式。辉县市一中全面推行“集体备课,精选试题,活页呈现,全收全改”的百分制活页作业形式,弃用针对性、即时性相对较差的整本资料和成套试题。这一做法,显著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坚持“一年高考,三年备考”指导思想和“三年一体化”教研制度;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承担一项科研课题或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上一节展示个人水平和风格的公开课,完成一个培优扶差的辅导案例,命制一套代表个人专业水准的学科试卷。“五个一工程”致力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学习型校园,重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并且作为教师的晋职条件予以考核。通过此举,师资力量日渐增强,并从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持续胜任”的优秀教师。
文化引领聚梦想之源
“辉县市一中是一所具有厚重历史和现代风韵的百年老校,安全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和廉洁教育‘四个教育’已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中人秉持百年教育初心,用文化涵养人,把德育做奠基,以活动为载体,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浸润,努力构建平安美丽温馨和谐自信新一中。”辉县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兼辉县市一中负责人刘建国在接受采访时深情而又自信地说。
该校积极开展以“以父母之心当老师,以学生为本办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建设“一中学子墙”,联接新老校友的成长足迹,激励广大学生努力奋进;开设校园讲坛,传播百科知识,“易经与我们的生活”“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红楼梦》概论”“宽容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专题先后开讲,深受学生及家长好评;举办书画摄影、写作演讲、体育竞赛、社会考察等活动,反响俱佳。
该校自1989年起组织开展红五月歌咏比赛,一曲曲积极向上、充满主旋律的歌曲被一中学子激情唱响。这项传统德育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每年的秋季运动会是该校文化生活的一道大餐,通过体育竞技,将体育、德育和美育有机结合,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为全体师生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
2020年7月,该校创办了校刊《木铎新声》,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师生的文化生活搭建了新的平台。
文化孕育着教育,教育承载着文化。辉县市一中已形成内涵丰富、底蕴厚重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同化为师生的教养,内化为学校的品质。
启智扬美筑追梦之路
飞龙在天,飞在九霄白云之间。在辉县市一中“三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的孕育下,造就出阳光自信、富有活力、个性鲜明、勇于争先的一中学子。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李佳杨,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王梅、刘丹阳,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陈怡然,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的张凤琳、范维捷,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的杜向宇等,他们代表优秀学子践行着这所百年老校传承与创新的奋进之梦。
李佳杨同学今年以684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飞行员班录取。
谈到学校,李佳杨饱含深情。他说,是母校给了他今天这份骄傲,是“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校风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是“自主学习,恒专虚静”的学风为他插上翱翔的翅膀,是“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风培养出他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成就了彼此的大学梦。
谈到老师,李佳杨说,3年来,学校领导和老师时刻关注我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经常给我们进行思想引导和学法指导,无怨无悔地陪伴我们3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再生父母。
谈到学习,李佳杨说,每一个同学要真正把学习当作一个提高自己修养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白是为自己而学,为自己的梦想而学。“我要想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我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这样的学习劲头使他们班取得辉煌的高考成绩,他和同学们也深深体会到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李佳杨说,在高三期间,对他触动较大的两件事:孟晚舟滞留事件和扑救凉山大火中牺牲的同龄烈士。两件事情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应该承担起对祖国、对民族的责任。在遇到事情时,我们不能仅仅当一个愤青,真正要做的是使我们自己变强,使我们的国家变强。当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为祖国而学,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学,遇到困难时,或许真的就可以得到一些前进的动力,获得努力奋斗的不竭源泉。
这就是辉县市一中的学子,侃侃而谈,脱口成章;这就是辉县市一中的学子,心怀感恩,不负韶华;这就是辉县市一中的学子,不计穷富,胸怀家国。
辉县市一中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和“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思想,在全校开展“十星级优秀学生”争创活动,取代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活动。十个星级分别为:规范星、学习星、健康星、正义星、感恩星、整洁星、节约星、礼仪星、和谐星、才艺星。每一星级都有具体的涵义及标准,可知可评可行。该活动重在变他律行为为自觉行动,变概念化的“三好”条件为具体化的“十星”目标,使得广大学生的多元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得评价体系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在辉县市一中,学生必须练就五项素质,即: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会写一手规范的硬笔字,擅长一项体音美基本技能,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辉县市一中,学校专门设立寝室管理处,全面负责学生寝室的纪律和卫生管理工作,其承担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寄宿制普通高中寝室人本管理模式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级部门对此给予肯定,并推广其管理经验。
追梦百年成就辉煌一中
辉县市一中诞生于甲辰年的世纪交替,成长于战火烽烟,磨砺于动乱惶惑,绽放于教育盛世,这所百年中学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
躬耕教育百余载,该校培养出了以著名作家柏杨、著名书画家侯德昌、科学家崔俊芝、世界银行高级顾问范锡波、国际维和英烈赵化宇和河南省高考状元关方兴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恢复高考以来,学校累计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4500余人,其中清华、北大69人,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3人,空军飞行员32人,河南省、新乡市高考状元18人,高考成绩连续30多年位居新乡地区榜首。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撞而发灵光。三载朝潮夕汐,师生如琢如磨,教学相长;而今天道酬勤,莘莘学子腾蛟起凤,海阔天空。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810人,较上年增加30人,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高考成绩“十二连增”。高分段学生成绩喜人,理科690分以上1人,670分以上13人,650分以上51人,600分以上267人;文科650分以上1人,630分以上5人,600分以上29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3年来,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新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新乡市文明学校、新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及新乡市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奖,连年荣获新乡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等称号,被确定为清华大学生源中学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下,辉县市一中创新发展的明天必将吸纳更多的合力与后劲,辉县市一中“不忘初心,打造平安美丽温馨和谐自信新一中”的办学愿景也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