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我省第一批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还是省教育厅重点建设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学校(即“双高”建设项目)。这就是位于市文化街中段的国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
新经济,催生新产业,新产业,渴望新技术。职业教育是以应用新科技、采取新技术、开发新模式、推动新经济的一种类型教育,也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如何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处在我国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重构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期,科技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着力点。职业教育职责特殊、使命光荣,市职业教育中心无愧时代重托,毅然担负起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勇立潮头。
政策叠加机遇空前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迎来以大数据、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实体经济乃国民经济根基。
作为内陆地区,中原大地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攻关期,闯关夺隘不易,尤需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力支撑。
尤其是今年,在经济社会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较大冲击和影响的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全力实施落实“六保”“六稳”举措,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就业”被列居“六稳”之首。
正是如此,现代职业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的未来。在4月底召开的新乡两会上,市长王登喜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
科教资源丰厚的新乡,迎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新一体化等国家、省重大战略机遇。同时,新乡还是“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践行国之使命、省之方略,产业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创新是动力。可以说,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
市职业教育中心从7校合并而来,阵容浩荡;走过12个春秋,步履铿锵。今年2月
份,省教育厅正式下发通知,启动建设我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市职业教育中心荣列为高水平学校。该中心数控技术专业成为高水平专业群项目,是全省392所中等职业学校中评选出的70所“双高”学校之一。
不断观势、谋势、借势、驭势,市职业教育中心着眼大局抓机遇、围绕中心强担当,下好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的先手棋,掌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主动权。如今,该中心在校生已突破6000人,成为豫北地区乃至中原大地重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输出基地。
——“双高”建设正当时
厚植优势专业鲜明
——人人皆有出彩机会
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前瞻开放的办学理念、丰厚坚实的办学基础、独特鲜明的办学优势,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让每一个慕名而来的学生都能遨游在现代职业教育的海洋,让每一个徜徉其中的学子都能练就人生出彩的本领。
办学理念前瞻。市职业教育中心立足于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大方向,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紧紧围绕“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人人皆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育人理念,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持续专业创新,使之
跟得上我市产业发展,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办学基础较好。师者,育人之基。市职业教育中心具有稳固的机构设置基础,现有在编教师29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5人,师资队伍发展空间较大。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在校生5800人,每年招生数量稳定在1500人~2000人之间,占市区当年毕业生的10%以上,具有稳定的生源基础。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有教室、学生宿舍、餐厅、实习实训室、体育馆以及办公综合大楼等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
设施,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现有图书10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
专业门类齐全。市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开办专业25个,涵盖智能制造、机电技术、现代交通、网络信息、综合艺术、航空旅游、学前教育、商务财会、运动训练等专业门类。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为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千兆专用网络,学生用电脑比例达到5∶1,教师用电脑比例达到1∶1,虚拟仿真及线上教学普遍应用,信息化程度较高。
产教互融共赢。有“融”乃大。职业教育植根于厚重的产业土壤,产教互融互生、共进共赢。近年来,市职业教育中心着力加强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创办了数控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影视与影像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工作室,以项目为引领与企业合作,保障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同时,还与中信重工、科隆电器等优质企业创办了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专业达到80%以上。围绕数控技术、网络信息、文旅康养三大专业群建成3个以上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面向地方区域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技术水平与科技发展呼应,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实施“长学制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
多措并举服务地方——订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为助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的职业技术人才,市职业教育中心认真研究我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实施三大举措,围绕我市市情,“私人订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举措一:全面进行各专业学科升级,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人才支撑。
瞄准“中国制造2025”和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市职业教育中心调整改进专业设置,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将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升级转型为数控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新增了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4个新兴专业。
将传统的电子商务扩展为互联网应用技术,增加了“互联网+模式创新”专业课程,把计算机的高端应用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开设了UI设计、VR虚拟现实、动漫设计和影视
后期等专业方向。
目前,市职业教育中心毕业生深受转型升级企业的青睐,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优德精密公司,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成为深圳百马汇集团亚马逊跨境电商的主操盘手,该专业毕业生赵泽玮还被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成为全国共青团十八届代表。影视后期技术的学生参加了电子信息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农业部门的联防联治项目,完成了获嘉县、辉县市、西华县等农业病虫害的防控任务;同时,还接受社会各界的委托,完成了100多项航拍巡察、航空测绘任务;义务开展南太行景区节假日安全巡察;协助市公安局利用红外成像航拍技术成功抓捕藏匿在青纱帐中的逃犯;疫情期间,配合社区利用无人机开展社区消毒工作。无人机应用专业的学生王瑞琦被
河南省宣传部、团省委评为2020年“勤学上进好青年”。航空旅游专业的学生多次承担诸如“一带一路”峰会等国家级会议服务工作,部分学生被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政务中心录用。
举措二: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市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在专业转型和新专业设置时,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的优秀企业实施专业共建,采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使职业教育对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加。
围绕我市转型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市职业教育中心在5大专业类型53个专业方向提出与企业开展合作,紧贴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已有部分专业取得了明显的人才培养效果。
举措三: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瞄准共建
“一带一路”和亚非欧融合发展,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劳务需求的国际型应用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市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做好人才支持。
市职业教育中心选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高等院校开展高中阶段(含中专)教育合作,选拔部分学习能力强、语言天赋好、沟通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成为这些国际知名高校的预科中学生,按照“2+1+4+2”的学业规划,开展中本硕连读,既圆了职业类学生学历提升的大学梦,又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是经济全球化和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人才。
目前,市职业教育中心已经开展合作的国际高校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韩国釜山科技大学、马来西亚斯特亚大学、泰国西那瓦大学等,其中,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是为中白工业园输送华籍人才的培养输出基地。
深化改革优化专业群——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机遇在手,使命在肩。时间不等人,发展不等人。根据省教育厅要求,该校以3年时间建设“双高”项目,到2022年8月基本建成。
谈及下一步的实施步骤,市职业教育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邓清亮表示,市职业教育中心以省“双高”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专业群建设,积极打造数控技术应用、网络信息、文旅康养三大高水平专业群,增设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无人机操控、数字媒体技术、养老服务、动漫游戏开发等新兴专业或专业方向,努力打造人才链、产业链、教育链
“三链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推动产业升级的高质量,紧贴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专业共建、协同育人。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市职业教育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开展学工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根据岗位能力要求,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化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
改革与建设,并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争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一次就业率、对口就业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及家长满意率稳步提升。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对接市场需求,更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近年来,围绕以上办学思想,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指导下,创新办学模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抓质量抓内涵,促师资转型促专业升级,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应用型人才支撑,先后荣获“河南省职业院校特色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职业教
育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学校”“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新乡市创新型单位”“新乡市文明校园”等称号。学校现为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D打印创客教育基地、河南科技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马来西亚思特亚大学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时间属于奋进者,时代属于奋进者。与时间赛跑、同时代并进,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双高”项目的加持下,必定迎来新的更大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