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新区小学“创新教育”硕果累累
建校15年的市新区小学,严格来说已不再是一所新学校,但校园中却处处充溢“新文化”,时时探索“新管理”,努力实践“新德育”,积极构建“新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名满全市,已快速成长为我市小学教育标杆校。
2020年6月份,在全市5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调研考试中,市新区小学3科平均分258.99分,名列全市第一名。
校足球队相继取得市长杯甲组三连冠、乙组四连冠,“省长杯”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
学校先后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教育部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南省首批数字校园标杆校、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校园足球示范学校、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河南省
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实验校、河南省最美校园、新乡市创新型学校等。
近3年来,学校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明创建观摩团”30余批,5000余人。学校课后延时活动相继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教育时报》、新乡电视台、新乡教育电视台、《新乡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新”文化
创新是学校之魂。市新区小学把“创新”作为学校的价值观,积极构筑以“新”字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确定了“创新力第一”的办学方略,制定了“每一天都是新的”校训、“进步每一天”的校风、“创新每一天”的教风、“快乐每一天”的学风。
创新是一面旗帜。校长李克兴亲自执笔创作了校歌《每一天都是新的》。教师办公楼称爱心楼,连接办公与教学区的连廊称连心楼,还有图新、纳新、创新3栋教学楼。学校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启新”命名,教师志愿服务队以“新阳”命名,各少先中队的名
字也都含有一个“新”字,以“新”字来引领学校发展。
创新是一种态度。该校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开展评选“新区小学最具创新力教师”活动。学校设立“创新教育论坛”,鼓励敢创新、能创新的教师登坛论道,介绍自己的创新工作经验。目前“创新教育论坛”已成功举办52期。“人人可创新,事事能创新,时时思创新”正成为市新区小学全体师生的一种追求。
创新更是一种精神。“苟日新,日日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之后,市新区小学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校长李克兴提出“夯实全国文明校园,
打造全国知名学校”的新目标。学校育人环境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线、两园、三馆、四场、五廊”的校园环境格局(一线是文明校园建设为主线。两园是温善园和恩礼园。三馆分别是记录学校发展的校史馆,新乡英才纪念馆和学生作品展示馆。四场分别是文明主题广场、牧野文化广场、创新教育广场和足球文化广场。五廊指的是学校的5个楼梯通廊文化,分别为党建文化长廊、教育名家长廊、文字演变长廊、戏曲文化长廊和传统节日长廊)。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为创建全国名校而努力。
“新”管理
管理之新,新在模式。一个学校,如果只有校长一人在思考,决不可能成为一所好学校。只有构建一个人人思考、人人负责的管理模式,学校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按照“校长谋道,副校谋术,中干谋行,教师谋果”的管理方法,校长李克兴大力提倡管理创新,一系列新思路、新做法成效显著。
树立“文明是立校之本”的办学理念,通过民主选举、集中评议,全体教职工推选出30名代表,正式成立“新乡市新区小学文明校园建设议事会”。赋予该议事会学校文明建设、推优评先等权利与职责,以达到巩固“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凝聚基层教职工集体正能量,树立“文明校园人人建,文明建设人人管”的意识的目的。
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课题研究、
课程开发实施以及学校有关学术事务的重大决策;参与学校优质课评比、省市级名师及骨干教师的推荐、教师职称晋升等工作,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积极发挥“中原名师李国胜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成立了“新语读书会”,开发出绘本阅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经典诵读等系列校本课程,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开设“班主任创新论坛”,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校长李克兴说:“班主任是一所学校的顶梁柱,这柱子立得稳、立得高,学校才能出类拔萃、才能成为领头羊。”班主任创新论坛,每期邀请多名班主任,或陈述创新观点,或讲述创新故事,或展示创新成果,或推广创新经验。学校出台的“轮值文明班长”制度、
精细化路队管理办法都是在论坛上得以确定实施的。一些班级的特色管理经验也通过论坛得到了推广,比如,王玉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班级法院”的管理办法,让学生写起状书、做法官等就很有创意,教育效果明显。
作为教育部命名的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市新区小学着力将校园足球特色做到极致,通过开设足球课程、组建足球俱乐部、成立足球社团、开发足球操、举行“校长杯”足球联赛、举办亲子足球嘉年华等一系列的努力,培养了一批批未来可期的足球苗子。
学校后勤管理事务繁杂,但在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后勤管理人员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微信群、钉钉群的作用,实现了学校公物管理、维修服务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德育
市新区小学提出了“四七”德育新模式。“四七”即为“四节、四礼、七课、七仪”。“四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四礼”: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四礼”以庄严而充满仪式感的活动,给孩子们的小学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七课”:红色的思政德育课程,橙色的文学文字课程,黄色的乡土课程,绿色的体育课程,青色的美术手工课程,蓝色的科技创客课程,紫色的音乐艺术课程;用七彩课程呵护孩子生命的个性成长,丰盈灵动的烂漫童心。“七仪”:仪表之仪、仪式之仪、言谈之仪、行走之仪、餐饮之仪、待人之仪、游览之仪。通过“七仪”,塑新小学子高雅之态,养新小
学子浩然之气。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思政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采取感悟式、体验式的思政课,通过浸润式的教育寓教于乐,让学生加深印象。
例如,疫情期间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致钟南山爷爷一封信”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致坚守岗位父母一封信”活动、“战疫不孤‘声’,为爱发心声——童声诵读最美的你”校园诵读展示活动、线上小雷锋、辅导员寄语活动等,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行的系列活动——“老物件、大情怀、追忆时光”老物件展示活动;“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建队70周年系列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的祭扫烈士公墓、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清明节祭英烈等活动,紧扣教育主题,形式新颖,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有的还登上了央视频道。
学校还制定了“三爱、四要、五不”学生文明公约,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勤督促,抓落实,促使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行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高雅的新小学子,培养高素质的新小少年。
课程是学校的产品,也是育人的载体。市新区小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创新课程已成体系。
课堂模型重建,让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更富实效。高扬创新的旗帜,市新区小学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形成了“顺验而研,顺思而研,顺联而研”的创新教学三部曲:顺应学生原认知水平和经验走进课堂,在新知生长处找准核心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的相异思维碰撞,研究不同思考方法中蕴含的学习本质;在追寻知识联系时,构建模型并灵活运用的课堂教学路径,进一步激发教师教学设计改革意识和创新研究行动。
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绘本课程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读绘本、演绘本、自制绘本,通过绘本了解自己,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多文本阅读课程,改变了以往一节课只学一篇文章的做法,围绕“议题”一节课要学习5篇~8篇结构化的文本,提高的不仅是阅读速度,更教给了孩子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培养了孩子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整本书阅读课程,鼓励学生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与技巧,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经典诵读课程本着“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理念,让孩子从小接触经典、诵读经典、践行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思维导图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与各学科进行融合,通过这一可视化的工具,为孩子们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发展社团课程,让孩子们的成长具有更多的可能性。社团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几年来,市新区小学大力发展社团课程,目前已形成了40余个社团,涵盖小学各个学科、聚集校内外各种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效果显著。以足球、篮球、跆拳道、击剑、速度跳绳等为代表的体育类社团,强健了学生的体魄;以小钟琴、吉他、创意绘画、模特表演、绳编、扎染等为代表的艺术类社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以机器人、趣味编程、无人机、激光打印等为代表的科技类社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读书
会、书法、故事会、快乐作文为代表的文化类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积累。
心理健康教育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市新区小学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设心理健康课。先后投资20余万元,建设了个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宣泄室等9个功能室,并购置心理辅导器材,定期在心理辅导中心开展活动,进行沙盘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游戏。设立“心语信箱”。心理辅导中心针对学生开设心动力社团团体辅导活动,每周一活动,每月一主题,每学年举行一次“心理健康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关爱和快乐,在有趣、和谐的环境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创新,就要有开放的胸襟,要有灵活的方法,要有实干的精神。秉持“创新力第一”的办学宗旨,市新区小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牢记“每一天都是新的”校训,市新区小学必将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