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0年9月9日 星期

办高质量教育 育高素质人才

鸟瞰美丽的市一中校园
弘扬国旗文化践行报国之志
成长需要仪式感
王伟校长在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介绍经验
聚焦初心,凝聚共识,共绘蓝图的中层干部研讨班
牢记嘱托跟党走青春出彩新时代
穿越青春之门 启航多彩青春
法治进校园 教室作法庭

新乡市一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创一流、争第一,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名校”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持续深化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抓改革、提质量、促发展,办高质量教育,育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整体教育工作走在了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市一中前身之一是豫北太行五联中,成立于1940年抗日烽火之中。从诞生之日始,学校就烙上了太行精神、注入了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代一中人艰苦奋斗,志存高远,勇往直前。学校曾荣获“全国模范单位”称号,出席全国群英会;荣获“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受到了国务院嘉奖;一度创下了8年内4次夺得我省高考理工“状元”的教育奇迹。

市一中从建校时没有一张安稳书桌的颠沛流离,到如今拥有200多个教学班、1.5万余名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的中原一流名校。80年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这里不乏有武警部队黄金指挥部首任政委齐锐新,航空报国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前国家射击队总教练赵国瑞,青年优秀作家辛晓阳,高考前勇斗歹徒、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张亚超,14岁摘得我省高考理工“状元”桂冠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何碧玉,志愿到西部支教服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表扬、刘延东副总理亲切接见的安玥琦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祖国的建设谱写了光彩华章。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市一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由原来的一校一区发展到一校三区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同步攀升,保持了高位稳定的发展态势。近10年来,学校发展更是迈上了快车道,综合水平、特色发展均走在了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综合创新高中”“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上百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特别是近5年来,学校中考、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近40名学生升入了北大、清华,10余名学生被招录为空军飞行员,近3000名学生分别被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录取。全国42所“双一流大学”在学校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2020年高考,秦跃同学以713分夺得我市理科“状元”,500多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和“985”高校,一本上线率和700分以上人数,位居全省18个省辖市一中第四名,更多优秀学子从一中平台出发走进了国内外名校。学校再次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80年峥嵘岁月,80载砥砺前行。承载着牧野千年的厚重文化,继承着“老八路”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市一中业已形成了具有一中品牌特色的红色文化、创业文化、创新文化,“求知、求真、求健、求美”的校训,“尊师爱生、以人为本、诚信严谨、博学创新”的校风,“诲人以诚、致学以博、授人以真、育人以德”的教风,“博学善思、学以致用、求实创新、全面发展”的学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志存高远、争创一流”的一中精神和“爱党爱国、艰苦创业、纪律严明、治学严谨、团结和谐、永争第一”的优良传统。厚重历史、优良校风、名师风范、学生风貌、校友业绩、办学成果交相辉映,铸就了市一中的优秀传统和名校形象。

以党建高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

以党建促教学、以党建促发展,是市一中始终保持高位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学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以党建高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建立了“党建双覆盖”制度,将党支部建在年级,将党小组建在教研组,找准党建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把党建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逐步形成业务促思想、思想带业务的工作格局。

一是党支部建在年级,筑牢育人“堡垒”。在市一中,年级主任均兼任年级党支部书记,教研组长兼任党小组长,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在进行业务管理的同时,还履行党支部书记、党小组负责人的职责,达到了“一岗双责”“一岗多责”的要求。“党建双覆盖”制度不仅有利于发挥一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此举,开创了党建带业务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充分激发党员活力,市一中在年级工作中采取“五个先”:“安排工作先征求党员意见”“重点工作先通报全体党员”“工作落实先明确党员责任”“业务研究先安排党员开题”“年终考核先评议党员教师”。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师风,将“勤奋质朴、敬业爱生、至善至美”的一中教师形象植根于心,带动更多的老师扎实、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时至今日,以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年度教师赵鸿涛,中原名师郝爱荣等为代表的“师德高,师风正,师能强”的优秀教师团队业已形成。

二是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持续激发育人动力。校党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开拓创新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建质量,创新性地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使学校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鲜活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赛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通过业务竞赛带动思想转变,使党员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学习修养的模范和爱生奉献的模范。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学校领导上思政课、支部书记讲党课、思政课老师讲时事、历史老师讲党史、离退休教师讲校史”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员教师自觉佩戴党徽亮身份,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9个支部、300余名党员教师冲锋在抗疫一线,主动承担起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带头学习科学防控知识、带头执行防控措施、带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深入分包社区、无主庭院,站岗值班,开展志愿服务,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心系灾区,慷慨解囊,捐款3万余元支援抗疫一线,用忠诚和担当履行好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谱写了一曲属于一中人的新时代战疫之歌。

以德育高质量促进学生素养培育高质量

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是一中的办学理念。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八礼四仪”教育为抓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以劳动教育为依托,传承一中厚重历史和优秀文化,着力培养具有“山品水德”的“绅士淑女型”一中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点亮学生信仰。学校坚持以“红色德育”为核心,结合思政课堂教学实践,首创了学生“自备、自讲、自评”的《焦点时空》课程,着力打造“两维四度”立体思政课堂,使其成为培养学生核心学科素养的校内实践平台。将青年业余党校、少年团校作为红色教育阵地,进行党史、团史、校史等学习教育。通过德育微课堂、国旗下的讲话,建队、入团仪式,推进理想信念落地生根,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一中学子。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组织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致敬“逆行者”“颂中国力量,绘美好梦想”书画比赛、“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你好,少代会”等活动,引领学生和时代同频共振,培养学子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三是以仪式教育为契机,强化学生责任担当。学校在重要节点举行入学仪式(9月1日)、14岁青春仪式(5月14日)、18岁成人仪式(5月18日)、毕业仪式(6月中旬),深入开展“八礼四仪”教育,着力培养“绅士淑女型”一中学生。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模拟法庭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举行少先队建队仪式、离队入团仪式,引导学生热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树立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四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对校园升级改造,提升学校内涵,开展“经典伴我行”读书节,打造“书香校园”,成立文学读书社团,开设阅读课,编印《采撷》杂志,开展“戏曲进校园”等,让青年学子在学习和实践中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组织学生参观平原博物院、市史志馆,了解我市历史,感悟家乡美。创建了全国首家中学生百人箜篌乐团、全国首家中学箜篌美育基地,努力打造全国中小学特色美育旗帜。

五是以劳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开发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方法路径,引导学生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全国最美中学生获得者朱琳萧、闫俊桦,深夜勇闯火场救火,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谢潇文,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好少年李世炜、吕若凡,主动搀扶摔倒路人,做好事不留名的何森林……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上学年,学校150余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省文明学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市文明学生、市“新时代好少年”。

以教研高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

质量是名片,质量是形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提出:“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遵循一中教育教学规律,学校认真落实“常规固本、教研创新、学生主体、课堂第一”的教学指导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管理为重心,认真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落实管理、较真管理、细节管理、坚持管理、人本管理,强化课堂教学常规,抓实教学研究反思,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施严密的绩效评价、过程管理,力促学校教育质量高位持续攀升。

一是认真抓实教学常规。常规教学落实“三结合”,做到规范备课;上好“五课”,开展“优秀教案展评”活动;改进教学评价办法,推行网上评教,将师德纳入评价内容。通过“荐书、读书、聊书”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利用中原名校联谊会、省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等平台,加大同省内知名高中、初中联合教研的工作力度。学校实行“三区并重,统一管理”的模式,教研活动统一组织,学生活动统一安排,教学要求统一标准,全校教师统一调配,保证了学校高位向好发展。

二是坚持深化课堂改革。学校长期坚持推行集探究性学习、激励性评价与反思性教学于一体的“参与”卓越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学案;分组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当堂达标;训练应用,拓展提升4个基本步骤,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平衡,课堂基本形成了“主动性—生动性—创新性”的特性,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多维度育人体系。

三是积极进行教研创新。学校启动了“一课一研”,抓课堂教学质量、抓试卷命题质量、抓讲评分析质量、抓心理健康质量,凝聚集体智慧,聚焦核心素养,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研实效,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校上下形成了教师比业绩,班级比管理,年级比质量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持续推进校本科研。作为我省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学校始终以“科研助教,科研强师”为宗旨,高度重视课题立项、结项和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我的问题我面对”小课题研究,形成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发展。近5年来,学校有32项省课题(其中5项为重点课题)、200余项市课题顺利结项,有2项课题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课题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3个一等奖)、22项课题获省教育科研成果奖。学校编辑了省级课题、一中大讲堂、小课题优秀成果集等教育科研丛书40余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体现。市一中将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的理念,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举全校之力、集众师之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勇做全省普通高中第一方阵的排头兵,为建设幸福新乡、教育强市贡献一中力量。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