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金秋9月,硕果盈枝。在全国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人民政府授予2020年度新乡市市长教育质量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如图)。按照《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市长教育质量奖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本次市长教育质量奖设“学校质量奖”“名校长质量奖““名教师质量奖”“名班主任质量奖”4个类别,涉及幼儿园至驻新高校各个学段。整个评选过程经过申报、评审、公示,最终全市11家单位、11位校长、50位教师、50位班主任喜获此项殊荣,奖励额度共计达581万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20年度新乡市市长教育质量奖的颁发,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深情期待。按照市政府“抓好各级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方式改革提速、高中学校建设提效、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质”的整体要求,全市教育部门紧抓上层设计,强化分工协作,加压驱动,努力营造出“学生思学、教师思教、学校思变”的良好氛围,谋求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和健康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年度,全市教育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市700分以上学生达到13人,一本上线达7162人,清华、北大、港大录取达20人,一本、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均居全省前列,再次实现了“创一流、争第一”的目标,为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绩的背后,是以市长质量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数万新乡教育人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如何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新乡教育人在扎实、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科学发展中找到了答案。
以全科育人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按照“立足长远、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我市教育部门及时制订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实施方案,多措并举,确保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科学开展教研指导
教育要发展,教研须先行。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构建信息化网络教研平台为契机,以优化常态教研创新模式为动力,以推广优秀教研成果为抓手,不忘初心,服务基层,为我市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优质服务。
教研要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为扎实推进教研员能力提升工程,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定期组织县(市)、区教研室负责人和学科教研员进行核心素养、信息素养及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学习活动,持续提升教研员队伍的教研规划、指导和服务能力。
建立完善“三送”机制,及时开展送课下乡、送培下乡、送研下乡“三送”活动。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及时出台《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新时代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新乡市教育局新时代中小学兼职教研员管理办法》,组织各学段、学科教研员及专家教师既面向所有学校,又重点关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通过下基层听评课、召开座谈会、开展主题研讨交流活动等形式,全面视导学校的常规课堂,客观了解基层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一线教师提供反思、加压和成长的机会。与此同时,实行跨学校大教研机制。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和中心组教师的作用,坚持跨区域听课。一些重要教研活动,例如各学科省优质课选拔赛磨课等活动,均召集中心组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实现学校之间的跨区域听课交流,促进不同学校学科教师共同成长。另外,建立教师成长跟踪机制。在教研指导过程中掌握教师的发展动态,提出针对性、阶段性、个性化的成长建议。另外,针对优
生培养,课堂评价等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名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各学科专家教师、骨干教师在先进县(市)、区和学校进行问题求解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带动全市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组织各学科专家走进全市各县(市)、区指导一线教师准确把握高考方向,精选试题、精评试卷,指导学生规范答题,保质量,促提升。为了实现区域之间、各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核心素养下的城乡一体化教研活动协调发展,多次组织数学、物理、音乐、美术等学科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学校进行教研指导。他们走进基层,深入课堂,躬身示范,基层教师十分珍惜每次难得的与名师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也为基层广大一线教师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努力加快课程建设步伐
1.定期开展学科教材培训工作。每学期初,根据河南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及时做好各学段、学科的教材培训。以2020年8月份为例,组织各县(市)、区及市属学校完成了小学语文、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教育、书法、国家通用手语等学科统编教材线上线下培训,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
2.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探索立德树人全科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我市教育部门以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纲领,深入推进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地制宜,打造出新时代新乡教育特色课程,构建“基础课程+德育课程+综合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以语文学科为例,全市各学校分类开设有诗社、晨诵、经典阅读、国学讲座、文学讲座、写作讲座等多种活动,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汉字书写、经典诵读等提出规范化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淀,提升了学生的素养。
3.深入开展思政课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大情怀和大担当。通过专题讲座、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报道、主题班会、网上祭英烈、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创建美术、心理健康教育等数字化特色课程,加强信息技术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应用,探索研究多元化教研与教学新方式。成立兼职教研员队伍,指导教师录制微课视频,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目前,已打造、推送《中国民歌》《足球协调性与球性练习》《感受音乐》等20余节慕课至国家、河南省学习强国交流平台。
5.上好生命教育第一课。为科学有效做好师生的心理防护,编制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生心理防护指导手册》,及时对师生开展专业心理指导和防护。与此同时,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家庭心理健康指导。设立心理热线,对高考、中考等重点学生开展咨询服务,做好心理评估和预防干预。
6.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从学校、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分别制定劳动教育目标,分层培训,建立学校、场馆、基地、家庭、社区等高效联合机制,确立市级新时代劳动与技术课程教育实验单位,实现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整合,努力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新时代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模式。
以课改巡礼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探索课改新路。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展示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成果,发挥名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筹备举办课改巡礼现场会及专题讲座,开展同课异构等系列活动,聚焦课改动
态,评选、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及时完成2020年度各学科高考、中考试题试卷分析,以及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开展各学科教学的经验总结并在全市推广交流。成功举办我市首届高中小语种教学研讨会等活动,顺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积极探索课改新路径。
二、推广优秀成果。进一步扩大我市课题研究成果实践运用实验学校和区域,推动成果影响和价值作用,带动实验学校和区域的教学研究,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实效性。2020年,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组织完成省级课题立项66份,课题结项37份;审核、上报省级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材料47份。完成全市各学段、学科市级立项课题503份,结项课题634份,为教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优化服务意识。完成高考、中考与课改跟进式培训及调研工作。按照上级精神要求组织教师参加高考、中考课标、教材培训,及时开展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与落地前的教师岗前培训与学习,为顺利进入新高考打下扎实基础。
四、全面做好调研指导。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调查研究,为教育教学把脉问诊,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为准确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市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复学前,市教育局对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网上教学情况进行了在线调研,全市17990名教师、126093中小前学生积极参加了在线问卷调查。市教研室结合实际,兼顾学段、城乡等因素,围绕当前中小学网上教学情况,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小学4年级至高中3年级学生分别开展了大规模在线调查活动。据析,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对网上教学的重视程度高,97.3%学校都专门制订了网上教学实施方案,93.4%的老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网上教学资源数量和质量满意度为76.6%。95.3%的学生一直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网上学习活动,对当前学校组织的网络学习满意度为68.4%,对教师在网上教学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满意度为83%,对网上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满意度为73.9%。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梳理出线上教学师生互动受限、教学反馈滞后等问题,形成指导意见,为全市中小学师生返校复学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做好充分准备。复学伊始,各学校按照市教育局的统一
要求,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疫情防控演练与常规检测,制定学科计划,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情况进一步展开摸底调查和测评,及时形成反馈意见,为师生服务。
以教研信息化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
一、推进教研信息化创新应用试点建设。在先后建成市智慧教研服务平台、市远程互动教研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教研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试点范围,开展好教研信息化课题研究、培训与实践应用服务。建立教研信息化发展长效机制,加强教研信息化队伍建设,建成290余人的全市在线教学指导专家队伍,并结成教研网络教研共同体。
二、开展不同学科共同体建设培训交流活动。促进全市信息化教研组织架构搭建、学科网络教研共同体建设和远程网络教研教学活动开展,先后建成教研共同体22个,名师空间135个,课程资源115条,进行线上线下网络教研互动活动140余场次,对全市教研人员及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全市规模线上教研教学培训与指导服务,12800余人次因此受益,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提供网络教研技术指导与服务。结合智慧课堂与线上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做好教研信息平台应用技术指导,确保一线教师熟练运用市智慧教研与钉钉融通平台等互联网方式进行网络授课和集体备课、教研;加强学生网络学习过程监督,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有效学习。根据不同学科、学段、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推进教研工作方式变革,提升教研教学活动的品质与品位。及时指导、选拔、推送优秀课例,提高教研及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回首过去,新乡教育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审视现在,在成绩面前,新乡教育人找到了信心,坚定了步伐;面对未来的挑战,新乡教育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践行教育的使命,拥抱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